• 纪念清闽浙总督卞宝第逝世120周年
  • 时间:2012-11-08
  • 原文章指向地址:【点击】
  • 2012年是清闽浙总督卞宝第先生逝世120周年。卞宝第(1824—1892),字颂臣,署理浙江巡抚卞士云之子,出生于扬州族江都卞氏之家,历任顺天府尹、河南布政使、福建巡抚、湖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闽浙总督。他是清代洋务派重要的地方大员,所任之处“诛锄奸猾,扶槙良愿",留心洋务,于台海、船政、海防事务等均有建树。在闽数年,连署福建巡抚、提督、福州将军、船政大臣、福建学政、福建盐政等七印,陈含光有诗赞云“两世棨戟遥相望,同时七印何辉煌”。著有《方岳采风录》、《闽侨輶轩录》、《卞制军奏议、政书》等。卞宝第所属的江都卞氏家族可溯源至东晋名臣卞壼,历史上人才辈出。卞氏家族重视文教,以忠孝传家。除卞壼父子三人,卞士云、卞宝第父子两世开府以外,近代以来卞寿孙(白眉)、卞彭年、卞美年、卞孝萱等在银行业、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
    2012年10月28日“纪念清闽浙总督卞宝第逝世120周年暨中国卞氏家族文化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南苑会议中心召开。与会的专家学者有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会长胡阿祥教授,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夏维中教授,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化工委委员、姓氏宗亲文化调研组组长聂振强先生,浙江省杭州名人纪念馆研究员、文史专家沈建中先生,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讲师武黎嵩博士。卞国文化研究会会长、原全国总工会农林水工作部部长卞元荣先生主持研讨会,与会的嘉宾还有清署理浙江巡抚、浙江布政使卞士云七世嫡孙卞世传先生,清闽浙总督卞宝第曾孙、清湖北道员卞綍昌孙、国民政府少将卞泰孙之子卞重年先生,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公司业务部高级经理卞大军先生,南京赛威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卞方海先生等卞氏宗亲。
    卞元荣会长在主持词中详细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缘起,时值清洋务名臣、闽浙总督卞宝第逝世120周年之际,恰逢农工民主党中央受中央统战部委托开展“家族文化与统战工作”社会调研项目的契机,卞氏家族作为中国家族文化传承的优秀代表,理应对此作出呼应,因此会议大会邀请多位专家学者,畅谈对卞氏家族以及家族文化的看法及建设意见,以期为卞氏文化与中国家族文化研究提供新鲜活力。
    在随后的发言中,聂振强先生介绍了姓氏宗亲文化调研活动情况,从国家对姓氏宗亲文化的定位入手,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近年来以卞氏为优秀代表的姓氏宗亲组织在登记入册,对外宣传,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出了今后姓氏宗亲文化发展的建议和意见,给人很大的启发。胡阿祥教授介绍了卞氏家族在中古时代的代表人物卞壼,从魏晋南北朝特殊的时代背景出发,全方位展示了一位卓然傲立于丧乱之世,满门忠孝的英雄人物。沈建中研究员介绍了卞氏家族与晚清望族,以深厚的考据功力,为大家展示了卞氏宗族与晚清其他大家望族的种种关系,体现出晚清民国以降姓氏宗族文化依然保存的强大生命力。武黎嵩博士为大会详细介绍了清闽浙总督卞宝第的生平及功业,深刻展现出卞氏家族在面对近代以降传统社会与文化出现的危机与挑战时的积极作为,将卞门优秀的传统延绵流传。夏维中教授从家族文化的意义与作用的高度回顾了宋代以降家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强调了家族文化繁盛与儒家文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卞大军、卞重年、卞世传三位先生作为卞氏家族在现代社会不同行业的优秀代表,从各自的角度畅谈了卞氏宗族近年来的发展以及对未来的期望,会议气氛热烈,达成了广泛共识。
    一、理解家族文化发展的灵魂与内核
    浩然正气存天地,不俱暗流噬此身。忠贞与气节是中国儒家传统的价值取向,也是卞氏千古不易的立门根基,在国昌家盛的年代,追求气节与忠贞的士大夫较多,往往显不出可贵的价值。但是在丧乱之世,离经之年,气节就不仅关乎一门存亡,更牵系一国运数。胡阿祥教授谈到,以卞壼为代表的卞氏家族,迥异于魏晋南北朝时代一般的世家大族清谈玄虚,骄奢攀富的立门风气,秉孔孟之道,行忠孝之事,甚至父子三人同时上阵抵抗苏浚叛乱,同时罹难也在所不惜。
    “谈卞壼就不得不谈魏晋时代的社会背景”,胡阿祥教授认为,魏晋南北朝整个的时代背景是理解卞氏家族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上溯到取魏立晋的司马氏家族,名虽标榜儒家礼教,实则肆意篡位专权,整个西晋的社会风气也进入了空谈玄学,骄奢浮华的混乱状态,“八王之乱”以及随后的“永嘉之乱”,打散了西晋的皇权政治,司马氏边胄,琅琊王睿南渡建邺,续承晋祚。然而司马睿既非皇室正朔,亦非豪强大族,要在孙吴旧地扎下根基绝非易事,一方面司马睿依靠琅琊王氏,以王导主内政,以王敦主军事,所谓“王与马共天下”,形成皇权与士族共治的政治格局,另一方面优容江南以及南迁的世家大族,在这种思路的影响下,东晋形成了传统皇权政治在特殊阶段的特殊形态——门阀政治,士族与皇权共治的结果便是使法禁松弛,吏治懈怠成为主流的社会状态,清谈风流的习气渗透到社会各层机理,然而卞壼及其家族,却一反社会主流的清谈虚浮,以儒家的价值与理念立身行事,在官则凛然正气,甚至敢于触犯与皇权共治江左的王导;为将则文韬武略,不仅评定王敦之兄王含的叛乱,预见性地向庾亮指出流民帅对朝廷的威胁,而且在苏浚叛乱时,“壼背痈新愈,创尤未合,力疾率左右而死,二子眕,盱随父后,亦赴敌而死”(《资治通鉴•晋纪•成帝咸和三年》),卞壼二子的上阵当然有为国尽忠的大义,但也是成全孝道,追随父亲卞壼的体现,所以卞壼的夫人在得到消息后“抚尸哭曰:父为忠臣,子为孝子,夫何恨乎?”(同上书),卞壼家族平日的所行所求以及在神州陆沉之际表现出的气节风范,可以看做是对这种处于变态的皇权政治的挑战,也是对传统政治伦理的坚守,“大臣之任,不重在操持庶政,而重在执道经邦”(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第6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卞氏家族以气节立身,以儒道行事,非同凡响,卓绝千古。《晋书》评价卞壼:“以匡正为己任,褰裳卫主,蹈忠义以成名。遂使臣死于君,子死于父,惟忠与孝,萃其一门。古称社稷之臣,忠贞之谓矣。”(《晋书•卞壼传》)这不仅是对卞壼的评价,更是对卞氏家族文化的评价。
    胡教授认为,功业是一时的,而气节是长久的,后人纪念卞壼,纪念卞氏家族,不仅是追寻先辈的功业,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面临家国危难时表现出的气节以及背后支撑着这种气节的儒家文化,这些才是卞氏家族延绵不绝的核心价值,才是中华民族的永恒。
    卞氏家族文化的核心正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价值传统,这也是中国家族文化发展的灵魂与内核,正如夏维中教授所说,“家族文化是儒家文化的基石,家族文化的发展跳不出儒家大一统的范畴”,因此,深入理解儒家文化便成为理解家族文化发展的灵魂与内核的先决条件,在理解儒家文化核心价值的基础上观照家族文化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把握住它的脉络,触摸到它的灵魂。

    二、重视家族文化发展与区域经济史、社会史之间的密切关系。
    夏维中教授认为,家族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特征。过去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忽视家族文化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往往把个别地方的经验机械地推广到其他区域,改革开放后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持续加以关注。注重家族文化的区域性差异,就是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的历史文化与现实情况来制定相关发展政策,而不是搞“一刀切”。
    夏维中教授谈到认为,家族文化的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很大。以扬州卞氏为例,明清以降,扬州经济地位的日趋重要为家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科举的持续成功为世家大族进入官僚系统提供代际性的人才资源,社会经济的繁荣造就了科举的兴盛,科举的兴盛为世家大族搭建了代代传承的人才阶梯,从而推进家族文化的兴盛。与此同时,家族文化也是区域文化史、社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史的深入研究一定要伴随着家族文化的深入研究,以便总结各地家族文化的内涵与特性,构建一个完整、丰富的区域史研究体系,只有通过更多的个案研究,才能完整地构建起家族文化的全貌,只有区域文化研究更加充实全面,才能构建出全中国的一个可靠、得到更多人认可的历史文化全图。
    三、创新家族文化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满门忠孝存天地,教泽绵绵万祀传。”传承忠孝文化,弘扬家族精神是与会的卞氏宗亲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同时,他们也在积极探索更多家族文化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卞大军先生搜集了大量卞氏宗族的文字影音资料,为我们系统介绍了卞氏宗族传承发展的一些情况。卞世传先生对卞氏家族一脉相承的忠孝家风做出了深刻的阐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卞氏一直坚持“忠孝传家”的家风,不坏门楣、不损家声,为农者勤、为工者实、为官者清、为师者表、为商者信。现如今,他们更加注重卞氏家族的忠孝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启迪教育海内外卞氏子孙,自强奋发,团结向上,承启卞氏传统优秀“忠孝文化”内涵。
    与会的卞氏宗亲对卞氏家族文化的发展有着强烈的希冀,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创新性努力,将卞氏宗族的精神发扬光大,并进一步扩展到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弘扬。通过续修卞氏家谱,加强同海内外卞氏宗亲的交流与沟通,建立以“忠孝文化传承为精神脉络”的古卞国纪念馆等等方式,使得全国卞氏宗亲弘扬祖宗忠孝文化,践行忠孝精神,并希望政府将“以爱国主义的一脉相承的忠孝传家为主线的家族文化”列为“文化软环境”建设的高度去挖掘、去对待。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对清浙闽总督卞宝第逝世120周年的纪念,更是对家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怀,我们应以这次研讨会为推力与契机,共同促进家族文化的薪火相传,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作出应有贡献!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