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三年(1823)癸未,扬州举子卞士云中二甲第五名进士,七年前他以江南乡试第七名高中经魁。道光皇帝钦点翰林院编修。这一年卞士云三十六岁。一个起自贫寒之家的孤儿,走进了风云起伏的大清帝国官场。 十年之间,卞士云任翰林、御史、乡试主考等职。道光十三年,任御史俸满,截取记名以繁缺知府用。十月,道光皇帝召见卞士云,在士云的履历单上朱批:“似可”二字,简放安徽凤阳府知府。
曾任安徽凤颖泗道的周天爵,“少以坚苦自立……尽心民事,廉介绝俗。”安徽北盗贼横恣,与胥吏相通,周天爵必以极刑痛惩之,所到之处斩捕盗魁,无漏网者。但用法太严,诛杀甚多。卞士云任御史时,弹劾其残酷,总督蒋某回护奏言:“天爵爱民如子,嫉恶如仇,古良吏也。”由是道光皇帝特宽宥之,谕曰:“不避嫌怨之员,最为难得,小过可宥之。”连擢周天爵宿州知州、庐州知府、庐凤颍泗道,后任安徽按察使。此时卞士云以凤阳知府的身份赴任安徽,恰在周天爵的治下。同官挚友都为士云担忧,士云坦然赴任,毫无畏惧。周天爵一见士云,如同故人。感慨道:“皖地多匪,吾治之不得,不尔君为台谏,重民命,言之职也。”
卞士云由安徽凤阳知府、宣州府知府,改官江西赣州府知府,未到江西任即升授广西右江兵备道,道光十八年署理广西按察使。次年以广西右江兵备道改官直隶长芦盐运使,北上途中,行次保阳,升授湖北按察使。三月,道光皇帝召见卞士云,说道:“汝任御史时,即知汝材干明练。做京官好,做外官亦好。”这次皇帝在卞士云的履历单上朱批一个“好”字。士云赴湖北按察使任不过数月即署理湖北布政使,九月初三日道光皇帝特旨“卞士云补授湖南布政使司布政使”并称“才具操守,朕所稔知。”道光十九年,一年之中,卞士云由兵备道、盐运使、升迁按察使直至地位仅此督抚的布政使。这一年他有诗云:“已是头衔臻二品,况教一岁见三迁。”道光皇帝对卞士云的知遇之恩,让这位勤于职守的臣子也感激涕零。
道光二十年二月,卞士云生母陈氏在湖南任所病逝,卞士云开缺回籍,由湖南护送母亲灵柩归葬扬州。按照礼制,官员为父母丧守制三年,要离职家居,称丁忧。道光二十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军舰溯海北上,沿途攻陷浙江定海等军事要地。道光二十一年冬,道光皇帝为解燃煤之急,再也想不到放心稳妥的合适人选。夺情起复还在丁忧的卞士云,授予他总办浙江军营粮台事务兼管浙江布政使司事。道光二十二年尚未实授浙江布政使的卞士云被授予署理浙江巡抚的职务。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守制二十七月已满的卞士云被立即授予浙江布政使,仍然署理浙江巡抚。道光二十三年五月,在羽檄交驰,军事繁剧情形下,卞士云积劳成疾,病逝于署理浙江巡抚的任上。享年五十六岁。道光皇帝闻听士云病逝,叹息良久。
卞士云十岁失怙,寡母陈氏养育他成人,有一年天寒岁歉,母陈氏祈祷于庭前石榴树下,曰:“天若祐吾儿读书成立,树便隆冬著花。”未逾日,果发花一枝。母益勉之,由是刻苦励学。卞士云中进士后,自己绘制了两幅图画,一幅为《课灯图》是记录幼年时母亲一边做工一边陪自己读书的,一幅为《南楼读书图》是记录少年时在扬州南楼读书场景的。
《南楼读书图》不知所终,而《课灯图》一直保存在卞士云之孙,卞宝第之子卞綍昌的手中。卞綍昌是卞宝第之子,原名纶昌字经甫,号薇阁,晚号狷盦、狷叟。贡生出身,捐纳同知。光绪二十七九月,经前出使日本国大臣蔡钧奏调出洋,派充使署随员,又派充长崎正领事官。三十年九月,初次差满,出使大臣杨枢奏保免补本班,以道员仍留原省归班前先补用,并赏加二品顶戴,仍留原差。三十三年八月,二次差满,蒙出使大臣杨枢以其“保护华侨异常出力”保奏,九月二十七日奉朱批,着交军机处存记。十月销差内度。三十四年二月,经农工商部调部差遣,在商务司行走。四月,经督办津浦铁路大臣吕海寰调充铁路南段总稽查。嗣先后禀准,销差。遵例捐离原省,改指湖北仍归候补班先补用。卞綍昌是湖光总督张之洞的女婿。宣统三年八月,辛亥革命爆发,武昌发生战乱。卞綍昌携家眷仓皇从武昌乘船流亡上海。而保存在武昌住所中的卞士云《课灯图》也就此流失。卞家后人回忆,辛亥革命之后,卞綍昌在武昌的居所一度曾被革命军占领,作为驻军的地方。
七年之后,一位名叫陈仙舟的同盟会成员,在民间购得《课灯图》,通过罗四峰将图奉还已经定居上海的卞綍昌。卞綍昌目睹失去复归来的祖父所绘制《课灯图》,悲喜交集。于是征请当时在沪上的诗人名流,纷纷为《课灯图》题诗。据郑孝胥《郑孝胥日记》:“民国八年六月初六:夜赴刘锡之之约于古渝轩,晤李经彝、卞薇阁,薇阁以《夜灯图》求题诗。六月初七:以武夷茶二包遗卞薇阁。 六月初八:卞薇阁送其祖诗集及《小倦游阁帖》一套,乃包慎所书也。”卞綍昌为请郑孝胥题诗,还将卞士云《诗集》和家藏包世臣《小倦游阁帖》送给郑。宁乡程颂万《卞狷盦王父竹辰中丞夜镫图诗引》则记录了卞綍昌征集《课灯图》题咏的过程,云:“中丞为颂臣制军之父,少孤贫,母陈太夫人祷于庭榴曰:‘儿为儒耶?若榴其华。’已而榴华且实,时则冬矣。乃读书扬城南楼,其后通籍作二图:一夜灯图,述母训;一南楼读书图也。辛亥国变,狷盦所奉《夜镫图》亡于武昌兵间,七年,陈仙舟购得之,因四峰致狷盦沪上,且订交焉。征同人咏其事。”今将当时沈曾植、陈三立、陈懋森三人题咏《课灯图》的诗篇抄录如下:
陈三立《卞薇阁索题先大父光河中丞夜灯图》(己未)
名贤奋虀盐,约略出母教。功烈满青史,一灯食其报。
卓荦光河公,逸事寒榴照。执卷机织旁,枢牖影廊庙。
孤鹤培毛翮,腾作九天啸。清文丽玉堂,高勋从云峤。
辉光浴中外,筹策播入告。岁月恋恩勤,梦暖萤点耀。
写为宵课图,依依儿时貌。尚书恢前谟,诸孙并英妙。
传家历三世,箧衍珍圭瑁。褰裳翔汉滨,毁室掠群盗。
辗转烽火间,阊阖何由叫。久之归完璧,摩抚杂涕笑。
天意非偶然,留痕奖忠孝。夙分通孔李,世乱余皂帽。
配命诵清芬,邪诐莫能摇。海尾一绳床,寤歌神所劳。
沈曾植《卞中丞夜镫课读图为卞薇阁观察题》
安石榴花冬复荣,昔闻异瑞谈贤兄。
南楼图展曼陀室,息壤未报心怦怦。
江楼一别不重见,桑叶干枯海尘旋。
苍凉感旧为伤时,流落他乡复异县。
颀颀卞君排闼来,衔袖一卷珍图开。
秋镫昔闻今得见,楚弓已失天重回。
中丞持节临浙水,我祖词林申馆谊。
尚书秋冷白云司,我府君游同臭味。
两家三世通缟紵,家乘分明四朝具。
联翩旧事思复思,断续长歌句非句。
安石榴花贤母诚,岂惟门庆兆邦桢。
五世不渝君子泽,九宗难?故家情。
流离琐尾非蕉萃,万一榴花重蓓蕾。
金粟堆前松已荣,王家堂下槐还翠。
两番诺责一年逾,太息衰翁秃笔枯。
君家政见门材起,会选青钱复五铢。
陈懋森《卞薇阁观察(綍昌)出先世光河中丞所绘夜灯图属题》
卅载夷风变华夏,无复短檠照长夜。
后生略视蟹行书,安知世有夜灯图。
昔者中丞少而孤,励志读书报母劬。
斯图既失还复得,天意若留君子泽。
苦节贞为门户光,两世棨戟遥相望,同时七印何辉煌。
緜緜至今仍余庆,榴花红映灯花紫,瑞兆之奇有如此。
作图不忘示孙子,一穗芒寒如射纸,长照节母孤儿心不死。
民国十年前后卞綍昌由上海回到扬州,除了教授诸儿读书,在扬州读书、作诗文,中年以后以擅八分隶书名噪一时。民国十一年卞綍昌五十寿辰,扬州诗人吴恩棠作诗贺寿,抄录原诗如下:
吴恩棠《卞薇阁五十寿二首》
灯火书窗有味青,教儿分治十三经。
壶觞近局招仙侣,名字先朝记御屏。
艾寿又增新岁月,榴花未改旧门庭。
劫馀几辈存风雅,坛坫扬州聚德星。
部曲儿郎都不见,故将军客老能诗。
旧闻江上援桴鼓,爱向尊前听竹枝。
此处堪为销夏地,几人敢续冶春词?
隔帘催进荷筒酒,又报髯翁拔绣旗。
民国三十六年,卞綍昌在扬州病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扬州府仪征县刘家集卜家菱塘。《课灯图》不知所终。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