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闻供奉“卞府舍人”有感
  • 来源:本站  作者:卞元荣  时间:2012-10-19
  • 原文章指向地址:【点击】
  •      近日,承蒙江苏仪征卞大军先生转发在福州上大学的福建泉州安溪李晓曦先生给其之信:“我们这里把卞壸尊称为卞府舍人(注:中书舍人古代高官名,卞府舍人特指晋时尚书令卞壸),欢迎你们卞氏族人有空可以来感受一下我们这边人对卞壸忠孝的敬仰,把他神化后的形象。”据介绍,卞壸神像立于当地“玄坛宫”里,有敕联为“卞门忠孝无双至,晋代衣冠第一家”;与卞府舍人并列供奉的是道教祖师爷张天师(原名张道陵),此处信者颇众,香火很盛等等。另据李晓曦先生介绍,在泉州安溪很多地方,卞壸是被作为神一样供奉的,他说在安溪县城厢镇光德村,当地现有许姓6000多人,其始祖振奴公,字德政,号慎齐,在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身挑行李及卞府舍人公祖佛,步行至安溪光德里大武山寺前,见其地环山面水,坦荡平整,为“七星坠地”、“八仙围棋”的风水宝地,便卜居于此,繁衍生息。许姓后人世代将卞壸神像供奉在威灵庙里。今天泉州安溪的很多地方,每年农历九月十五日,就会庆祝卞壸诞辰千秋,顶礼烧香,虔诚膜拜,成为当地十分隆重的风俗盛事。
         阅后心潮起伏,感慨良多。
         卞壸乃天下卞氏之先祖,仅在江苏有家谱可考的就有四支:高淳溧水支,常州江阴支,扬州镇江支,盐城邳州支,这四支又云散天下,分支无数。韩国卞氏经考证,亦为壸公之后,与中国卞氏血脉相连。先祖壸公已作古近1700年,老百姓长期将其作为神予以供奉应作何解?勿庸置疑,大家烧香拜神无非是消灾祈福求保佑,但被神化者必须具备下述条件:有盖世之功德言,有非凡之道德人格。只有这样天下人才崇拜他,甚至把他视作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加以顶礼膜拜,与自然界或社会中的各种灾难相抗衡,祈求胜利。这种祈求方式可以商榷,但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公平、正义、幸福安宁的永恒追求。先祖壸公不是神,但他确实具备了被神化的条件,他作为东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犹如泰斗,光彩夺目。他儿子结婚没钱,皇帝赐五十万钱真金白银被拒收,甘愿清贫;对误国误民的歪风斜气,正言厉色当朝予以驳斥,丝毫不留情面;苏峻作乱,祸国?民,壸公父子三人为平乱共赴国难(壸公及其二子卞眕、卞盱),视死如归,忠孝绝伦,惊天地泣鬼神;壸公之草书,不逊二王等等,以至后来唐太宗要亲自为他作传,将他立为千古忠孝楷模。一千多年后的乾隆皇帝御笔大书“典午孤忠”,更是极正确之评价。
         玄坛宫敕联曰:“卞门忠孝无双至,晋代衣冠第一家” ,言壸公权高位重而忠孝盖世。无疑,忠孝是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核心。道德是指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在社会发展中有极重要的作用,它是对法律的必要补充,同时它作用的范围比法律更广泛。由于道德是通过人们的信念、义务、责任感等来支配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的行动的,它能起到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道德有其客观标准,在历史上那些有利于社会进步、合乎社会发展要求的行为,才是合乎道德的,反之是不道德的。回顾过去几十年中,我们对道德的历史性、阶级性讲得比较多,但对道德的历史继承性和某些共同性则强调不够,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是不对的。壸公千百年来受神化,香火不绝,老百姓自发地“对卞壸忠孝的敬仰”令人感动,而这种敬仰无疑具有人民性和历史性,恰恰是对上述历史虚无主义的否定。纵观壸公之道德人格特别是他对忠孝的践行至大至伟,其以江山社稷和苍生为重,勇赴国难的忠;子随父亡,同日平乱遇难的孝,在二十一世纪同样光彩熠熠,至今依然值得借鉴继承,发扬光大。有些历史道德传统可以赋予新的内容或意义,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祖国强盛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九九二年监察部出版《历代监察人物选》,壸公廉洁公正事迹赫然其中,号召今天的干部向他学习,则是宏扬中华文化、古为今用的明证。有些人类道德是不变的,不能变的,所变的只是时空。若没了忠孝,国将不国,家将不家,难道不是这样吗?
         透过玄坛宫卞府舍人神像前的裊裊烟雾,我看到的是忠孝楷模、万世师表壸公之不朽精神。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