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邳州卞氏来源
  • 时间:2011-07-11
  • 原文章指向地址:【点击】
  •     

           我卞氏宗族,历史悠久,绵延炳焕,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宋朝人编撰的《百家姓》列第八十六位),与其他姓氏一样,同属炎黄之胤嗣,子姒之精骨,列邦之胄续。自开基以来,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家族文化,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政治名人、文化名人、艺术名人和社会贤达秀士。卞明曾是一国之君;卞粹、卞壼、卞浚等则是一代名臣贤相;卞庄子、卞敦、卞阑、卞瞻、卞耽、卞三元、卞赓等都是勇谋兼备、雄冠三军的将帅;卞彬、卞华、卞大享、卞荣、卞思义、卞之琳等更是享有盛誉的名宿硕儒;卞仲子、卞立言、卞敏、卞赛、卞留念、卞祖善等都有独深的造诣和建树,是中国艺术殿堂里光彩夺目的艺术大师和泰斗。卞随、卞和、卞崇等也是世人称颂,流芳千古的贤达义士。武宣后卞氏,被史学届誉称为中国古代后宫中,宽厚明达,挚诚仁爱的楷模。我卞氏族人在曹魏时期曾三代为后;西晋时期先后有十多人位至相位;清时的卞宝弟、卞士云同时任闽浙总督和浙江巡抚;民国时期卞寿孙、卞淑成二人携手并任中国银行和中央银行总长......。我卞姓族人的这些傲人的英名伟业,在华夏众多姓氏族人中都是不多见的。他们誉载华宇,和唱日月,既是我卞姓族人的光荣和骄傲,更是后昆敬慕和效仿的楷模。他们的光辉功绩,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盈盈浓缩,也是启迪和激励我卞氏后人奋发向上,永不枯竭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古人云:“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子孙而不法其祖宗,是褒天也。然,传古久远,文献列稽,嘉言懿行不尽声施后世也,可胜道哉?故维史书志,立国之源,谱谍微乘传家之本。史书废,安知礼乱盛衰?谱谍亡,莫辨源远流长。谱记族之源流。水无源则竭,源远而流长。木无本则枯,本立则枝叶茂。族无谱则紊,谱明而支系清。故世人常存寻根念祖之心,情势使之然也”。我卞氏宗谱最早成于壼公卒后三十九年,又壼公孙诞公率族人修撰。其谱尊壼公为卞氏一世祖。壼公之前,如明公、随公、庄公、和公、统公、粹公等均简书之,统称始祖或先祖,未祥世系。

      斗转星移,岁月苍桑。我族子姓繁昌,又迁徒泊驻,星居四方。无以联之则离,无以率之则愚。是故壼公六世之后,各宗支谱开始产生。如《扬州仙女庙卞氏宗支谱》,《江阴陶城卞氏宗支谱》,《南京溧淳卞氏宗支谱》,《盐城伍祜卞氏宗支谱》,《连云港海灌卞氏宗支谱》等,这些家谱虽然都是卞氏宗族的分支谱,但是,他们都从不同的侧面折射我卞氏宗族发展繁衍的踪迹和概貌,是我族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据南京大学教授,扬州卞氏宗支的孝暄公讲;上海图书馆谱谍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台湾图书馆都藏有《卞氏总谱》。

      我邳洲一带卞氏族人,乃晋尚书令壼公之后裔。壼公三十六世孙元享公,江苏省大丰人(现为盐都县),别号柏门,(因宅前有两株大柏树,直立于门之两侧而取之)号东溟叟。(元享公家宅所在地原名叫东溟镇)元末明初人士,生于元泰定二定,卒于明永乐十二年,享年九十岁。祖父卞济之,字巨川,原籍苏州枫桥。济之公在宋时曾任陕西安抚司副使后任参知政事。宋南渡后,隐于家中。元朝时招仕不出,为避战乱,人祸,迁于盐城便仓。元享公年少时,读书过目不忘,爱好诗文,且臂力过人,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水浒转》中武松打虎的文学原型就是卞元享打虎。新编历史电视剧《大脚马皇后》中也有这一段故事)。时与施耐庵、罗贯中交厚、同为元末名硕宿儒。张士诚在高邮称吴王二年,其弟张士德礼贤下士,闻元享公为当地人杰,遂聘为幕府,赞襄军务。元享公披坚执锐,攻城掠地,屡立战功,深受张士诚兄弟器重。后张士德被朱元璋俘获,绝粒而死,张士诚三弟张士信做丞相。士信昏庸荒淫。元享公见其人终不成大事,遂与同在张士诚幕府的好友罗贯中一起弃而走之,投于施耐庵处隐居。(施耐庵、元朝进士,因不满元朝官场腐败而弃官归乡,隐居淮安,专致著述。士德曾遣元享公往聘之,三辞而不就)三人合力,共同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宏篇巨著《水浒传》、《三国演义》。

        1386年,朱元璋即皇帝位,建大明。此时元享公已43岁,归隐乡里。朱元璋登位九年,即1377年,数招元享公不出。御史李炳延乘机进言,揭元享公罪状,遂谪发成都守卫。元享公有七子一女,恩父谪贬,举家劫难,为避株连杀戮,兄妹八人偕全家北徒至海洲万柳墅时,对泣联句云:

      长茂公曰:家业飘零实可怜,

      次毖公曰:眼前分手哭凄然,

      三艾公曰:相亲相近难依旧,

      四萱公曰:奔北奔南谁占先,

      五苹公曰:昨日门庭同釜羹,

      六芬公曰:今朝骨肉各居迁,

      七英公曰:石头没有安身处,

      八姑太曰:得失荣枯总在天。

      话犹未尽,又有追兵袭至,兄妹你我难顾,分手逃散。元享公之小女纤莲怀抱襁褓中的五兄苹公之幼子师升向西而去,后落居邳洲花园寺(今卞家湖村),师升公易名迁秋。

      1279年,由苏州行省魏观推举,擢元享公为右军参赞大夫,随冯胜征扩廓脱古贴木耳,再败元兵,拨甘肃别驾山,追奔至海,椎牛飨士而还,旋以山海关总兵职巡海备边于辽东十年。1389年,年过六旬的元享公戌归,家园牡丹九度不开后复放。元享公挥笔赋诗云:

      牡丹原是亲手栽,十度春风九不开,

      多少繁华零落尽,一枝犹待主人来。

      又云:

      草堂松菊晚凋残,独有西院旧牡丹,

      自是枯节有劲枝,依依惟恋旧人来。

      至此,元享公大兴土木,重建家园,筑花神水池,雕牡丹仙子。从此,花开花落,世代不绝,枯枝牡丹闻名遐迩,誉满江淮。前来赏花的达官贤贵,文人墨客,络绎不绝,或赋诗句,或题楹联,卞氏牡丹园自此名声大振,岁月流芳。共和国成立后,国防部长张爱苹将军又专为卞氏枯枝牡丹园题写“枯枝牡丹园”,竖联“海水三千丈,牡丹七百年”。而今,坐落在盐都县便仓镇的卞氏枯枝牡丹园,已经成为盐城市的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元享公乃我邳州卞氏宗之元祖,迁秋公乃我支祖之一世祖,纤莲则我支族世称八姑太也。经年后,迁秋公承先人之志,始修邳州卞氏宗支族谱,联谱与海州,溯根至伍祜,便仓。同时撰字辈谱一贴,10个字即:

      迁居成何用 世国得廷水

      旧谱分类成编,考稽祥明,孰意数传以后,断简残篇,流失殆尽。至三百年余,属甚云仍,难容坐视,然,开创者先人之任,继所续者后人之责也。乾隆九年,我七世祖,国和公、国秀公等,恫念子孙繁衍世系之遥,愈传愈远,寝至废驰,上冒先人之名讳,下失后裔之箕裘,质之祖宗之灵爽。爰同族八世祖,得建公,有信公,顺公,九世祖景盛公等,以启废振衰为已任,再修宗支族谱。所顾合族尊卑长幼之伦,皆以高龄老人确闻实见为据,世系支房辨其昭穆。知者存,不知者缺,世系难定或外迁居址不明者即以断限置之。并新续字辈谱三贴,各十个字,三房分而用之。

      长房:兴玉继书怀,举广传荣昌。

      二房:文瑞恒书兰,绍登朝秉昌。

      三房:鸿泰延基绪,乃能庆荣昌。

      此为第二次修谱。

      时光流逝,日月蹉跎,至皇清末年,我邳州卞氏宗支十二世泰荣公等三修族谱,手抄本数部,再续三房合用字辈谱一贴,20个字。即:

      俊发元启秀,明径有真知,

      懋修奉先泽,作为守良则。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