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世传先生寄来凝香馆匾额照片一块,云系卞氏家族旧藏,询问我是否知道该匾原委,仔细看过之后,知道这是一块嘉庆年间的旧匾,有着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并且见证了一代盐商的生活轨迹。
匾上除“凝香馆”三字外,尚有一段跋文,抄录如下:
园圃之胜,苟位置得宜,虽一邱一壑,亦具有天趣。余得小园,略为点缀,名曰怡园。前后莳花不一种,而牡丹尤盛。花时香气酷烈,闻者醉心。因以凝香二字名之,他若山石之玲珑、松桂之苍翠、回廊周密百步而遥起堂三间,皆树以竹。后有泉,凿而为池,水清如镜。则又各题其居,而不相混者焉。
嘉庆庚辰之秋七月既望 包山居士识 (包印祥高) (包山氏)
嘉庆庚辰为嘉庆二十五年,即1820年。距今已经有一百九十余年的历史。包山居士何许人也?包祥高乃是盐商,江苏丹徒人,在汉口经商。自号包山居士。据《汉口丛谈》所载,包祥高“磊落好交,尝得朱氏旧圃,垒湖石、构亭台,为觞咏地,名曰怡园。”《汉口丛谈》初刻于道光二年,其作者范锴也是包祥高的坐上宾。怡园旧址在汉阳东门外,今显正街东口一带。以凿泉而成的小池为中心,沿水造景,有所谓之十二景,即:亭北春红、廊西秋碧、仄径竹深、澄池荷静、薇架花香、蓉屏月影、小山丛桂、曲蹬古梅、巉石洞天、悬崖瀑布、平台歌舞、高阁琴书。这正与包祥高所说“山石之玲珑、松桂之苍翠、回廊周密……皆树以竹”云云相吻合。
经历了太平天国战乱以及清末的战火,怡园旧址淹没在瓦砾之中,民国二十二年王葆心所著《续汉口丛谈》中声称“怡园已不知遗址所在”。
那么原属怡园的凝香馆匾额如何到了卞氏家族的手中?光绪八年三月初九,清廷授卞宝第湖南巡抚,次年五月二十三日以湖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镇武汉。直至光绪十一年二月二十五日还任,前后总制湖广两年有余。卞宝第子卞綍昌,曾任驻日本长崎正领事官、农工商部商务司行走、铁路南段总稽查、湖北候补道员,是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女婿。卞宝第侄孙卞斌孙,二十余岁即以知县发湖北候补,为张之洞所看重,累保知府加三品衔,改发湖南候补。由此不难看出,从光绪初直至清末,卞氏三代人都曾在湖广尤其是湖北为官。故而极有可能曾经将劫后余生的怡园匾额作为私家收藏带回扬州并保存至今。
时至今日,这块匾额也是当日怡园的唯一遗存,见证了怡园曾经的风华绝代。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