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
本文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作者:司马迁
原文
有两虎争牛而斗者,卞庄子将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斗,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倾,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两虎之功。
译文
有两只老虎争夺牛而打斗,卞庄子要去刺杀老虎,管理馆舍的一个孩子制止他,说:“两只虎正要去吃那头牛,当它们吃得胃口很香的时候就会抢起来,一抢必定互斗,斗的结果必然是大虎受伤,小虎死亡,你再朝着受伤的老虎刺去,一下子必可得到杀死两只老虎的美名。”卞庄子认为这个孩子说得对,就站着等待。过了片刻工夫,两只老虎果然斗起来了。大的受伤,小的死了,卞庄子朝那只受伤的大虎刺去,这一下子果然立下了杀死两只老虎的功劳。
注释
(1)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大夫,有勇力。
(2)馆竖(shù)子:旅馆的童仆。竖子,小孩,儿童。
(3)方且:正要 。
(4)立须之:须,等待。之,代词,这里指这件事。
(5)止:劝阻
(6)食甘:吃得有滋有味。
(7)然:正确。
(8)须:等待 。
(9)有顷:表示时间的词语,指过了一会儿。
(10)毙:倒地死亡。
(11)旋:一会儿。
(12)功:效果。
理解
从童仆的角度上看:
同样一件事情,由于掌握的时机、处理的方法不同,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只有善于分析矛盾,利用矛盾,把握时机,有智有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两只老虎身上看:
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卞庄子杀双虎的功效的原因?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成语表述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一举两得。
.jpg)
人物简介
卞庄子
《史记·张仪列传》:“(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索隐:“《战国策(秦策)》作馆庄子,馆谓逆旅舍,其人字庄子,或作卞庄子。”
《论语•宪问》:“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卞庄子是鲁国著名的勇士,皇疏说他能够独力与虎格斗。韩诗外传卷十记载,卞庄子是个孝子,他的母亲在世时,他随军作战,三战三败,朋友看不起他,国君羞辱他。及其母死三年,鲁国兴师伐齐,他请求从战,三战三获敌人甲首,以雪昔日败北之耻,最后又冲杀七十人而告阵亡。刘向新序也记载其事.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