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肥西人。诗人、作家、音乐家,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安徽省作家协会理事,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 1960年毕业于皖南大学(现为安徽师范大学)艺术音乐系。历任安徽艺术学院助教,六安地区文联秘书,皖西报社编辑,六安共青团地委书记,安徽省文化厅厅长、党组书记,中共安徽蚌埠市委副书记,安徽省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教授。安徽省第七、八届人大代表及第八、九届人大常委,安徽省作家协会理事。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笔名王欣、卞寿先。 著有诗集《热土地的歌》、《一树春天》、《拥抱明天》、《青春的旋律》、《朝霞满天》、《为祖国歌唱》、《悠悠童音》、《卞国福短诗选》、《难忘昨天》,论文集《艺海思絮》、《工会干部的实践与思考》等,另发表散文、故事、文学评论、音乐家随笔等400余万字。作品获安徽省青年诗歌优秀创作奖、第十二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50周年研讨会一等奖、中国通俗文学英才大赛金奖、北京中国诗人节一等奖。 文艺创作成就和传略,分别被收集在《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海》、《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
曾任安徽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师、六安地区文联秘书、共青团六安地委书记、中共霍山县委副书记中共蚌埠市委副书记、安徽省文化厅厅长、安徽省总工会主席、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共安徽省委四届、五届、六届委员,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八届、九届常委,省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委会主任等。现兼任安徽省情研究会常务理事。
评卞国福诗集《朝霞满天》
卞国福的诗,很早就读过不少,他的名字和诗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以往读卞国福的诗是在报刊上,比较零散。现在案头有了他的一本诗集《朝霞满天》(解放军出版社),不胜欣喜,可以较完整地了解诗人的创作风貌了。
《朝霞满天》“以情真意切、朗朗上口的诗句,歌唱了作者钟情眷恋的故乡人民和朝霞满天的热土”,引起我的关注和共鸣。它是“一组锦长的乡土的恋歌”,我从诗作中则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热烈、奋进的人生情怀。
卞国福的社会工作繁忙,长期担任领导职务,他是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诗歌创作活动的。这一点令我敬佩,甚至惊讶,保持一颗不衰老不磨钝的诗心确是不易。在喧嚣渐弱的城市之夜,卞国福窗前的灯光常常坚持到很晚很晚。他不是专业诗人,却有着一些专业诗人所无法比拟的创作收获。他写作的范围涉及诗歌、散文、歌曲、文艺评论等,且多有著作问世。在诗歌方面,他用力最多,至今已有《热土地的歌》、《青春的旋律》、《一树春天》、《拥抱明天》以及《朝霞满天》等五本集子出版。此时,我想到“人类诗意地居住着”这句话,卞国福的诗歌创作,似乎是为这句意义深刻的话,作着很好的例证。
近些年来,诗歌在中国的传播遇到巨大困难,市场化的经济浪潮和贫困的经济基础驱使人们把目光集中到挣钱和物质消费上。1998年3月,北京零点调查集团有关“你喜欢什么文体”的调查结果显示,诗歌只被3.7%的人表示喜欢,成为最不受欢迎的文体。我国有几千年诗歌传统,流传于世的名诗不计其数,已成为中华民族对人类贡献的重要部分之一。如今,映映诗歌大国,诗之命运却如此惨烈,着实让人震惊、痛心。诗歌在以电视为中心的文化消费格局中,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退居到中心之外,但我们相信这种挤压绝不会让诗歌生命断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诗歌也将改进自己的生存方式,培育出自己的读者市场。在溢光流彩的大街,诗的触角也在延伸。它应该深深切入大众的现代生活,以其独特的艺术内涵感染人,让世俗的奔波和烦恼得到净化。
对诗的关怀和诗关怀人类,是两个同样重要的命题。卞国福对于诗的关怀颇深,而他的诗对于生于这个大地上的人的关怀,同样是深的。在诗歌被冷落的时代,关怀诗是崇高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一些诗对某一个个体(常常是诗人自己的心灵)的关怀太深,而缺乏对大众生活的深切关注。情感和音乐一样是没有国界的,这就启示诗人注意人类共通情感的表达,不仅仅是为自己写作。卞国福的诗“字里行间流溢着革命传统和民族道德传统的异彩,它既是劳动者的烦歌,也是为家乡、为人民歌唱的抒情曲”。这就是在当前诗歌背景下,他的诗歌的价值之所在。
对于故乡和故乡人民的赞美和怀念是《朝霞满天》的重要主题之一。开篇之作《故乡的路》写得颇精致、朴实,与余光中的《乡愁》异曲同工之妙。“故乡的路/一定是老父手上的青筋/那么曲折那么艰辛/我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犹如农具/总摸在父亲手里”。家乡的泥土是质朴而庄重的,它浸透了诗人的心灵和血脉,无论在城市的哪个角落,故乡总是遥遥地让人难忘,“如果皮鞋隔开泥土/如果高楼挡住视线/无论酷暑严冬千山万水/我要驾梦回到故土”(《啊家乡的泥土》)。
故乡的“霞”给诗人留下异常深刻的印象。诗集取名《朝霞满天》,我想,一方面是表达诗人对故乡朝霞的惦念,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步入中年以后壮怀依旧激烈的心境。诗人的胸膛里仍然跳着一颗年轻的心,血管里仍然流着青春的热血。在城市,由于空气透明度的降低和不断长高的楼房的遮挡,霞彩缤纷的景象是很难见到的,特别是蜗居在办公楼时,视线的权利更是被限制。卞国福专写霞的诗有多篇。《故乡的晚霞》染红西天,鸟儿、油菜花、麦苗儿、蝴蝶、河水、乡亲们等充满自然和泥土气息的意象贯穿全篇,组成清新旖旎的田园图画,这时“采野菜的小姐妹/笑嘻嘻地结伴回/沉甸甸的竹篮/装不下晚霞的光辉”。结束的一段,“小姐妹”与霞的映衬,意境优美,对美的赞颂溢于言表。《朝霞满天》一诗则抒发了奋斗者朝霞一般的心胸,全诗激荡着诗人热烈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成功者的心灵/多像不死的松子/落地萌发生根繁衍”,“生活有苦更有甜/奋斗者自有乐趣/拥抱朝霞满天”。《霞光的祈望》一诗,霞光是理想和人生目标的象征,劳动者“挖掘”太阳,“从他虔敬地等待的泪水里/终于传来霞光的消息”。霞光如此具有号召力,是生命价值的凝聚,劳动者“他愿离开断裂的山崖/飞身为天边新生活的霞光
《朝霞满天》另一类引起我注目的诗是政治抒情诗,这类诗大多写得思想鲜明,铿锵有力,催人警醒;也有写得深沉的,让人进一步思索人生的真谛和难题。《谈论》是一次谈话后的感想,诗人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个人的人生信念:“手提乌纱帽/大胆干事情”,“走荆棘之路更来劲/为人民办事就开心”。在《呼唤真诚》一诗中,诗人写道:“人生失去真诚就失去一切/骗人的人终归将要骗倒自己”,可以看出作者对真诚的境界的充分肯定和热烈向往,他对真诚的力量认识得非常透彻,“真诚震撼心灵/一种巨大的爆发力/它是一个人生命正直的雷电”。《小憩》则表达了诗人对奋斗人生的赞美,“雷雨再大狂风再猛/绝不能停止奋飞的双翼/小憩毕竟是小憩/奋斗方显示人生的价值”。卞国福这类诗的数量还有很多,它们是成功者的坚定方向,是奋斗者的激扬姿态,是劳动者的人生履历,读来使人在消沉中奋起,在失望中重获信心,不断前行。
统观卞国福的诗歌创作,可以看出与他的人生经历和兴趣有很大关系。不间断地担任各种领导职务,使他的诗对工作、劳动、为人、处事等题材的处理,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并且他认为诗“这种形象思维的方式,成为我防止惰性滋生的良方,往往又促进自己更加努力地为人民工作”(《青春的旋律》后记),可以说诗正是诗人生活方式的有机构成部分。卞国福从1957年就开始在国内报刊上发表诗歌作品,他的诗歌美学的形成始于青年时代,后又不断有新探索、新发展,他从民歌和古典诗歌中汲取营养,因而不像80年代成名的诗人追求诗意朦胧和意象繁密,而是讲究格律的变体运用,节奏明快,声韵顿挫。卞国福还创作不少歌曲,他认为“音乐和诗歌,是天生的姐妹,很自然地使我在作曲时,想到歌词的文学形象,作词作诗时往往又想到旋律的艺术”(《一树春天》后记)。他的这种艺术涉猎,使得他的诗作融入音乐的特质,可以咏,可以唱,使他的现代诗别具特色

读卞国福老师新著<<难忘昨天>>有感
卞国福老师是全国著名的诗人和音乐艺术家,又是一位和蔼可亲、德高望重的长者;早在青少年时期就读过他的作品,被他的艺术品格和创作精神所感动,因此,对卞国福老师早就有仰慕之意。
新年伊始,卞国福老师来到市府广场天徽大厦C座8A.并带来了一本他用毛笔签字题名新出版文集<<难忘昨天>>.这本12个印张、还散发着油墨之香的文集,由著名诗人、原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题名,韦君琳设计,王恩天编辑,贺敬之和中国文联副主席李瑛,著名诗人高洪波,张同吾,鲁彦周,严阵'阿红,原文化部长黄镇,安徽省政协主席张凯帆等人分别题词.<<难忘昨天>> 由银河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两卷,其中上卷六辑;第一辑“心中的歌",第二辑“故乡依依;”第三辑“感悟人生”;第四辑“访欧诗抄”;第五辑“方向与霞光”;第六辑“走向新世纪”。下卷分四辑:第一辑“童年记事”,第二辑“激励永远’;第三辑“走进心灵”;第四辑"顺其自然”;全书357页,共收录卞国福老师作品155篇.
卞老神采奕奕,精神饱满,而且还很健谈,平时正象他在<顺其自然>一篇文章中所说的那样:"踏踏实实的读书,老老实实的做事,安安静静的写作".这是卞老在实际生 活中不被官场倾轧和外界物欲所诱惑的真实写照.
品读卞老的诗文,感到亲切、厚重,朴实,娓娓道来,真情流露,如醉如歌。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对宇宙、对社会,对人生出乎其外,又入乎其内,用一种激情,把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和感悟凝结成一篇篇真诚,善良美丽的歌唱.他在探索中充满信心,在创作中享受乐趣,在追求中回报社会.
诗人歌德有一句名言“生活之树常青”,卞国福老师的生活就是一棵常青之树。他当过蚌埠市委书记,安徽省文化厅长,省工会主席,省党史办主任、省人大常委等职务.社会兼职省音乐协会的名誉主席,他的生活非常的充实;他创作激情饱满,能诗善文,书法也很有一些功力。他为官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为人真诚率直,谦和热情。为诗为文,生动朴实,情真意切。从政几十年,却没有一点官架子,可贵的是他几十年如一日激情充沛,笔更不惙,通过热情勤奋的努力,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发挥自己的想像和创造,先后出版编著有诗集《热土地的歌》、《一树春天》、《拥抱明天》、《青春的旋律》、《朝霞满天》、《为祖国歌唱》、《悠悠童音》,论文集《工会干部的实践与思考》、《艺海思絮》,编著音乐家轶事《世界音乐家故事大观》等作品集,另外发表诗歌、散文、歌曲、故事、评论、音乐家随笔等400余万字,60余首群众歌曲...
卞老师凭着他难泯的童心,把少年时代亲自尝过的酸甜苦辣、人世艰辛,生活中刻骨铭心的内心体验及后来工作中社会阅历的积累都化为一篇篇有血有肉的诗歌或文章。
他的诗歌作品《星·月》曾获1987年《诗歌报》优秀创作奖,作品《北京,我心中的城》曾获安徽省青年诗歌创作奖,《拥抱明天》则获全国工会干部业余文学创作奖,诗集《青春的旋律》获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50周年研讨会一等奖。诗文集《悠悠童音》获第十二届冰心儿童图书奖(2001年10月),诗集《朝霞满天》获首届龙文化金奖二等奖,另外作词、作曲的《祖国颂》获“华夏之声”等创作大奖.
情感是艺术审美的最核心要素。读卞国福老师的作品能感受到他浓厚的乡土情缘和以思想内容为主的审美情感体验。卞国福老师的童年的确是可以用“不堪回首”来形容,五岁正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母亲却不幸去世,而慈善的祖母像熬干了油的灯一样双目失明。儿时的美梦只不过是梦到“米饭真香啊”。卞老在《童年记事之十三》中有一段文字这样说:“过日子就怕清水六月。农历六月间,是庄家青黄不接的时候,午季收割的麦子,早吃光了,秋季的庄家还生长在田里,怎么办?家里人只有煮些南瓜,或煮些菜多米粉少的菜糊糊,全家人喝喝充饥......夏季,白天时间长,一天吃两餐的南瓜菜糊,实在难以抵挡饥饿。有时饿花了眼,像是忽然看见米饭、面条,甚至嗅到香喷喷的味儿.....其实,是我童年的一种幻觉。”《战胜饥饿》一文,是卞老在“天真烂漫的日子,充满幻想的季节”里留下的不寻常记忆;为了二十块钱的上学报名费(书籍、学杂、伙食等)让吃了一辈子没有文化之苦的父亲“急得两手直搓”团团转。“只好向一些亲戚东凑西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凑齐了报名费”。但是每月两元的伙食费总是捉襟见肘,上旬中旬勉强对付过去,下旬就很难凑合了,学校虽给评了“乙等助学金”但也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肚皮内的根本问题,满怀希望空着肚子沿着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山路走上几十公里回到家里,山穷水尽的父亲也拿不出一分钱给儿子,父子俩只好挑上自家的稻草去市场上卖,倾尽全力两担稻草也只是换回几角钱
父子俩人舍不得喝上一碗米粥,那可是儿子上学的伙食费啊。也许正是童年的经历,更激发了卞老师积极向上,艰苦奋斗又不忘本色的情感;他把这些经历融化到自己的作品里,构成创作的灵魂。“家乡的泥土/揉进爷爷奶奶的汗珠/晨光里闪烁的乐彩/多象祖辈古铜色的皮肤。《泥谣》”。在下卷第一辑的“童年记事”里,卞老以饱满的热情,再现了童年眼中的自然景色和家乡的变化。尤其是对自强不息的父亲的怀念:父亲走了----他那无私的爱时刻温暖着我们,他那朴素的教诲,刚毅的性格,永远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他那善良、厚道的品德,成为我们抚平生活中失意的最好良药;他那勤劳、执着的品格,让我们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在<慈厚的祖母留下的财富>一文里,那哭的双目失明的祖母,一生仁慈,善良,厚道,不正是千千万万个勤劳简朴、历经生活磨难的农家父老乡亲的真实写照么?在下卷第二辑"激励永远”里,卞老以深刻的笔触回忆了与老革命家,原文化部长黄镇的交往;与著名作家,诗人卞之琳和张凯帆等人难以忘却的情谊。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写德高望重的省领导张凯帆、郑锐,还是写普通的农民诗人丁文中等诗友,他都以饱满、生动的语言,追求创新的精神,坦诚认真的态度,给于热情洋溢的赞美。
对一些青年文学作者,则给于充分的肯定、支持和鼓励。还抽出时间为作者王贤友《东流的血脉》、张正青的《大风深处》、邵军的《村野稀声》等许多作者的诗文集写序作评;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努力为人民为社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在最后一辑“顺其自然”中,是卞老在实际工作中,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所写的论文。其中“浅论文艺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提出的强化“服务观、民主观、创造观、求实观”和四个做到即:“一是自觉容人、二是平等待人、三是公道用人,四是正派做人。”卞老在论文中的论述是非常贴合实际的干部职业规范及行为规范。卞老在担任领导职务的几十年间,时刻牢记党的培养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生活简谱,作风务实;为官勤政,深入群众,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他最不愿意做的是为自己的事情而求人,他认为:为自己求人的时候,感到的是依赖别人而活的不自在,是矮人半截的扭曲,要想活的有尊严,就要学会“不求人”,反过头来求自己,自尊、自立,自爱、自强,这就是他身居高位,宁可让下岗的孩子自谋生路也不愿利用职权求人照顾的原因。相反,对于别人的事情,他能帮忙的,他却不辞辛劳,设身处地的想人所想,急人所难,努力为别人办实事,办好事。他说: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的生活不断改善提高“我想:一个人来到世上,不能只向这个世界索取什么,更重要的是为这个世界创造些什么;不能只消耗前人留下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更重要的是为后人增添一些财富;不能只要求别人为自己的存在而劳作,更重要的是自己活着能使别人更幸福。”
贺拉斯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乐。”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凝于海。情以物兴,物以情观,美丽的景色牵动着诗人审美的情感,“悬崖峭壁挂虬松/寒暑从容读飓风/得失何须心上计/单枕一脉问苍穹。”这首黄山松颂分明是诗人浪漫情怀自我性格的真实写照和坚定不移走创作之路,顽强向上拼搏精神的审美抒情。在另一首诗中,卞老给我们展现的则是充满无限生机和美好希望的情怀:“吹拂吧,春风/阵阵春风/春风阵阵/多么昂扬/多么强劲/紧紧把一个伟大的目标牵引/把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春风颂》>
艺术通过其丰富的情感、神韵和意境,揭示生活的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们的性情,从而显示了艺术美的巨大魅力。读卞老的作品和同他对面交谈一样的自然,亲切.不时被他作品中的坦诚精神所启迪,被他的真知灼见所鼓舞.就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那样:“诗人领导人们追求对于生活的崇高理解和崇高的情操,读他们的作品会使我们对于一切庸俗丑恶的东西感到厌恶。领会一切好的、美的东西的魅力,爱一切高尚的东西;读他们的作品,会使我们自己变得更好,更善良、更高尚。”卞国福老师是诗人,又是音乐家;拜读卞国福老师的《难忘昨天》,正是在欣赏他生命源泉中流出来的歌节:
霞光满天放歌声,
青春旋律绕苍穹;
和谐自然展新姿,
海阔山高夕阳红!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