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卞云和:书法与哲学的永恒命题
  • 时间:2011-06-28
  • 原文章指向地址:【点击】
  •                              

     

     

           书法是哲学的艺术,哲学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对书法艺术拥有有独到见解的卞云和,被誉为黑龙江书法界公认的书法理论第一人,全国一流的书法大家。

           卞云和字雨牛,1949年4月生于江苏江阴,与共和国同成长。18岁时上山下乡,插队落户中国黑龙江省,1977年考入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在黑龙江教育学院任教,后调入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从事书法专业工作。期间一直执着于中国书法艺术理论和文化的研究,现任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赏评》杂志编辑、《书法艺术报》编辑、记者。

           卞云和初期学习欧阳询,后攻章草,汉简,其作草书沉雄劲健,流畅生动,充满古典文化的意蕴而又极富创新风格,获得专业圈内人士的一致赞赏。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或在报刊发表,注重书法理论研究。
     
           发表论文有《张雪与李白》《怀素与李贺》《郑板蒲松龄》《卫恒与陆机》《虞世南与上官仪》《颜真卿与杜甫、韩愈》、《褚遂良与张若虚》《陶弘景与陶渊明》《书法艺术的系统及其系统发展》《论承先启后的唐代书法》《厅崛多姿的宋人行书》等,论文《从对称到对称的破缺》入选“新十年书法理论认辨会”,出版专著《书法艺术史话》。

          “与其说书法是艺术,不如说书法是艺术哲学更深刻,书法就是哲学,书法命题也是令人永远玩味无穷的哲学命题。”——卞云和《书法哲学》。

           此书是其在全国书界引起轰动的著作之一,该书第一次深入思考了书法艺术如何以有理序、无理序及混沌序的三种序的形式存在。探讨了儒家思想的规范和道家思想的崇尚自然对书法艺术的影响;探讨了书法与文学如何同步发展等等。《书法哲学》的问世,标志着卞云和书法理论达到了当代的高峰。

                                  

    读卞云和《书法哲学》知其人,不是一般战士
     
                                                    —— 王 荐

           东北人向来喜欢调侃,常常称道有本事的人“不是一般战士”,卞云和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书法赏评》常务副主编卞云和先生的《书法哲学》于2007年7月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本厚厚的四十万字的宏篇巨著,应该说,在书法史上具有一定的开山意义。直接从哲学的角度写书法,以书法反观哲学,以论记史,以史佐论,由技进道,由道论技,殊为难得。

            这本书虽然文字量很大,但读起来不累,它像讲义,像美学专著,像书法史,七个章节独立成章,两篇友人赠序,一篇作者真情后记,既独立成章,又环环相扣。因此,我一气读完,感慨良多,受益良多,特别是对结识了十余年,但至今未曾谋面的卞云和先生不得不增几分钦敬。

          一是他的大胆探索精神。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书法,已不是新鲜事,但是用哲学探索书法的本原,释析书法的性质、功用,研究书法的创作方法、规律,总结书法的书体演变、风格发展过程,洋洋洒洒,煌煌巨著,实属不易。哲学在一般人眼中即属艰深莫测,书法要真正理论起来亦是枯燥干瘪,否则千百年来论家就不必云里雾里绕着圈说了。卞先生敢于知难而进,而且能自圆其说,鞭辟入里,非有胆魄岂敢操觚。而且直接提出“书法就是哲学”的命题,以小倚大,敲骨入髓,切中肯綮,不顾非议发难,非有胆识岂敢为之?这一点不能不令人敬佩。

          二是他的哲学思辩才能。《书法哲学》整部书都彰显着哲思的光芒,挖掘书法哲学内涵,研究书法的物质因素、意识因素,研究书法艺术发展规律,研究书法创作和欣赏中的辩证法,研究书法与自然现象和社会的关系。每提出一个命题,都能娓娓道来,且敢于下结论,抱定观点,左冲右突,加以论证,能做到以理服人,能举出实例和依据,甚至用图片,或者用表格,加以辅政。如论述书法性质与形式一节,提出“书法艺术的性质是书法笔划结构变化与个性化表现的统一”,发前人所未发,道出书法笔划线条表里显隐的辩证统一性特征,又附上三幅同写一个内容的三件书法作品,对篆、隶、楷性质、形式和随意性、规范性进行列表分析对比,最后得出“书法艺术的形式与性质是既统一又对立的,统一体现在两者的一致性,对立表现在形式的相对稳定性和性质则蕴含着运动的发展变化机制”的结论。其中还提出了书法的文字观念和艺术观念,对当代书法展评比中规定的“硬伤”(用字和文字书写错误)提出质疑。既有学术的论证,又有对书坛热点问题的关注,深入浅出,避免纯学术论文的枯燥乏味,引人入胜。

          三是他的知识储备能量。《书法哲学》涉及到书法本身的相关知识,如书法工具笔墨纸砚、书史、书论,创作能力和欣赏能力外,文史哲的知识涉及甚多,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皆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其中对姊妹艺术,如诗词、绘画、音乐、舞蹈、电影、电视等均有涉及,还专门有一节论述书法与绘画、音乐的关系。文学上引证更为广泛,古今中外名篇名著多有涉猎,甚至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都有大段引证,通过作家笔下对武术的描述论述书法与多种艺术的共性。哲学论据亦是如此,什么老庄孔孟,什么宗白华、李泽厚,什么亚里斯多德、弗洛伊德、尼采等等旁征博引,恰到好处。书中还涉及大量的理科知识,如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加以推导出“宏观认识书法艺术的变化发展过程,不仅可以正确理解历史书家的艺术特色,而且这种认识和理解又可以弥补史料的不足”的结论。作者还能不断吸纳新的学术成果,专门用一个章节论述“书法艺术与数字化”。以上足见作者知识储备能量之大,否则学科跨度的鸿沟是绝对难以逾越的。

          四是他的语言文字功力。明代哲学家陈九川评价陆象山说,“看他论学,篇篇说出骨髓,句句似针膏肓,却不见他粗。”这是做学问的真功夫,用来评价卞云和亦未尝不可。洋洋四十万字,一年半时间完稿,而且中间还要责编一个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还要参加书法活动和社会活动,还要搞书法创作,没有极强的文字功力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语言平实,绝不板起面孔,故弄玄虚,也不空洞说教,夸夸其谈。逻辑性强,章章有序,节节粘连,环环相扣。“每天上午在自己的办公室伏案,一杯清水、一支笔、一本稿纸,外加一盒烟,便开始了我书法的哲学思考。动笔之前着实下了很大的决心,及至爬格子之时,并非想象的那么艰难,相反,竟意外获得思考与发现的乐趣与享受”(引子作者后记),本来爬格子的苦差事,到他这里成了赏心乐事,成了小菜一碟,何啻“一瓶一钵一诗囊”的境界,真是搞文字的天才高手,好不令人艳羡。

          五是他的真诚坦白德行。一有文德品。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隐匿证据或曲解证据,皆认为不徳,”《书法哲学》一书,凡引用的文字或观点都标识得清清楚楚,引证观点有不同意见,也要先引原文再分析评价,作学术上的平等探讨,显示出了学人品质。二有真诚意。文人最怕“示穷”,一怕示自己学问的孤陋浅薄,二怕示自己经济的拮据困窘。卞云和“不装”,这两点他都无所顾忌,他坦言自己不懂哲学——“我是哲学的门外汉,既无系统地学过哲学,更无研究哲学的激情和契机”,写“书法哲学”又直言自己是门外汉,可见其真诚;他还敢于说出自己经济的困窘,甚至为出书的经费发愁,不像有些打肿脸装胖子的人。真诚才能淡泊,才能公心,才能得道多助。三有感恩心。在作者《后记》中作者用了大段文字谈的是“感恩”这两个字。他回忆和两位作序的和三个给予经济资助的朋友之间的交往,如数家珍,不厌其烦地记述,感念之情寓于字里行间,令读到这段文字的人无不动容,让人感受到“文人相敬”的高风亮节,让人感受到“雪中送炭”的人间真情。

          以上几点是我读《书法哲学》的直接感受,这样的“战士”确实“不是一般战士”,我想要作真正的徳艺修为到家的书法家或书法理论家,卞先生这几点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书法艺术的哲学观照
                                
                                        ——张晓校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如何认识、解读这门古老、神秘、变化万端的艺术?评论者、书法家各有主张。种种议论尽管不乏真知灼见,但并未达到以深邃的思想解说书法厚重哲学内蕴之目的;或者说,对书法艺术予以哲学认知者尚无先例,难免让人觉得“意犹未尽”。不久前,知名书法家卞云和先生出版的力作《书法哲学》,不仅消除了这种缺憾,也自然引发某些思考。值得庆幸的是,书法家自己以哲学的思维反思书法艺术,拷问书法艺术本真,不仅具有深厚的书法造诣,还同样表现出了哲学家的思想储备。书法艺术魅力无穷,个中原因的确需要认真追问。笔者以为,其艺术魅力的精髓之一在于书法艺术本身浸透着哲学思想,承载着各种哲学道理。在人们意识到书法并不单纯是“写字”时,已经在自觉或不自觉之中实现了“中国书法不是中国文字的一种超越”。哲学肩负许多责任和义务,“超越”应为核心内容所在。《书法哲学》本身即是一种超越。

      书家论书法,优势得天独厚。然而,当议论、批评的力度并非绝对地取决于积累、感受、经验时,理性色彩浓厚的深层次探究转向哲学领域便成为书法家的应然使命。《书法哲学》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一个书法名家以哲学的视角探讨了书法艺术内在的玄妙。如何表达这些玄妙,需要书家对书法技艺的独特把握、理解,要求书家有自己独到见解。透过《书法哲学》对书法各个层面的解析,读者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书法的无穷变化——多样性、多元化属性及其哲学内蕴。差不多有多少书家就有多少书法门派、流派,就有多少种变化。怎样应对书法艺术林林总总的变化,一定是哲学(或哲学思维)解决的难题。《书法哲学》为解决这样的难题提供了范例。通读《书法哲学》,不禁会有这样的感想:哲学向书法家提供了更加广阔、深刻的思维方式,书法家利用哲学从深层次观照了书法。两者有机结合在《书法哲学》中得以充分体现。

      《书法哲学》中并没有常见哲学著作中那些艰深生涩的理论,鲜见后现代式的叙事话语,但在洋洋40余万字专著中,作者以平实、鲜活的语言解读了书法的哲学意义,各种书法艺术所蕴含的哲理由浅入深,并附之以相应数量的书法作品、表格等,既增加了可读性,也强化了说理性。

      书法离不开文字,中华文字承载着浓重的传统文化,也承载着中国传统哲学,书法与哲学之间天然的联系常常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被人忽略。《书法哲学》的核心旨趣在于,系统说明了为什么书法与哲学密不可分的天然关系。作者专门论述了书法与儒家、道家思想之间的关系,强调“书法艺术与道家思想似乎有更多难以言传的契合与妙通”,合理地论述了道家崇尚自然与书法艺术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书法哲学》,读者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书法所蕴含的儒家的中庸之美,以及道家的自然、空灵与飘逸。

      人心浮躁的消费社会,能够潜心研究古老书法已经“忤逆”潮流,而研究书法哲学则更加可贵。各种现代媒体及其平面艺术已经淡化、消解了艺术的深沉,有识之士无不表示忧虑。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艺术》不仅学术上独辟蹊径,更为时下消费文化大行其道的社会注入了人文关怀的清新。

      《书法哲学》  卞云和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