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桥镇上,绿树红墙。顽岩之下,清溪之畔,便是鬼谷子讲堂的所在。
鬼谷子,名王禅,又名王诩,战国“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之鼻祖。因为民间亦有传说鬼谷子是命理师的祖师爷,关于鬼谷子的一切,便蒙上了层层神秘鬼怪的面纱。关于“鬼谷子”的由来,比较流传的说法是,因其出生地或隐居地归谷而得,因“鬼”、“归”二字同音相近,一音之传,兼之“鬼”字更富传奇色彩,故将“归谷”习称为“鬼谷”。
两扇旧门,数根老椽,已不知建成于何年何月。轻轻推开屋门,仿佛走进一段沉寂的历史。屋内供奉数尊塑像,居中老祖,白发苍颜,清癯异相。相传老祖因母吞灵谷而孕,听蝉鸣而生,故而名蝉,亦称鬼谷子。两侧分列着他的五位弟子,除茅蒙升仙外,其余四师兄弟却捉对成了两对仇敌。是否当时无人可与他们匹敌,所以才会同门竞技,以展平生之学?孙膑、庞涓干戈相向,车马辚辚,旌旗蔽日,马陵道上硝烟滚滚;苏秦、张仪巧舌如簧,合纵连横,纵横捭阖,横扫天下,俱成一时风云人物,而如今安在?
相传,孙膑学成下山,临别时,师父嘱他去采一物以测其前途命运。膑随手捡了一枝菊花,老祖愀然,自己的学生会有牢狱之灾,后果如其言,不由人不叹服鬼谷子神机。
讲堂前有株老槐,有一千多年的树龄,但人们还是相信它是老祖亲手植下的古槐,那么,它也就应因此而成了那段沧桑历史的见证。千年的风霜刻写在黑黢的枯干上,无言如风轻掠过细密的叶稍。石壁上苍深的青苔,不知深藏了多少湮没的回忆……
鬼谷子村,从龙虎门沿进山路往北,约行3公里,沿河左岸有一个疏落的小山村,据传纵横家鼻祖鬼谷子出生在此,故名鬼谷子村。
鬼谷子峪,在卞桥镇大洼林场场部西面,是一条西北东南向山峪。峪西侧高峰耸峙,松柞茂密,东侧层峦逶迤,林木葱翠,涧底怪石累累,细流淙淙。山峪右侧,裸露着一些巨岩,上面摩刻有“听涛”、“仙道”、“仙境”、“山清水秀”等今人题词。巨岩附近有一株高大三角枫树,枝叶茂密如蓬,传为当年鬼谷子登山休憩之处。鬼谷子峪有鬼谷子洞,相传为鬼谷子修炼之处,洞前竹林密布,周围多嶙峋怪石。
鬼谷子讲堂 位于鬼谷子峪上方左侧,红墙青瓦,竹篱相围,为仿古建筑,三间,南北长8米,东西宽12米,坐北朝南,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周围丹柱环立。讲堂东临深涧,西依崇山,松风竹月,极为清幽。正殿供鬼谷子塑像,两侧侍立者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还有茅蒙和其养女媛媛。这里七人共堂,亦为游客增加了一些谈资。鬼谷子讲堂的东南侧,有古槐一株,树龄已逾200年,干粗3米,树枝匀称地向四周伸展,翠叶稠密,浓荫满院,遮地半亩,鸟鸣枝头,更显山幽。鬼谷子讲堂隐于深山老林之中,地势险要,人迹罕至,仙草灵气充满幽谷,云雾飘忽,景色深奥。
鬼谷子传奇
传说鬼谷子天生异禀,得遇奇缘,意外得到一部无字天书,书里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天文地理,养生长寿,阴阳八卦,兵法策略------尤以兵法战策为重。因是无字天书,别人谁都无法看懂,只有鬼谷子潜心研究,日夜兼修,终于有了一身了不起的本领,成为一代大师,扬名天下。但是他不愿做官,甘当隐士,终日云游四海,遍访名山,最后寻到一处最佳风水宝地,在巍巍蒙山深处,人迹罕至,四面环山,景色秀丽,像极了传说中群仙生活的乐土-------九华山。(就是现在的平邑县卞桥镇大洼风景区鬼谷讲堂)时人不知怎么打听到这些信息,纷纷到鬼谷子隐居之所拜师学艺。鬼谷子先生也希望把自己毕生所学流传后人,于是建一讲堂,开馆收徒。先后收下苏秦,张仪,毛蒙,孙膑,庞涓等学生。苏秦,张仪学业有成,出山之后,合纵连横,身兼六国相印,玩弄诸国王侯于唇舌之间,一时间名扬天下。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