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卞晋平——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驻会副主任
  • 时间:2011-06-16
  • 原文章指向地址:【点击】
  •                                    
             卞晋平河北定兴人,中共党员,1970年5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现任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驻会副主任。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现任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驻会副主任。
      1970年05月至1976年10月,在山西省运城地区报社工作;
      1976年11月至1982年02月,山西大学政治系学生、教师;
      1982年02月至1984年12月,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硕士研究生;
      1984年12月至1990年05月,全国政协研究室理论处副处长、秘书局办公室主任;
      1990年05月至1994年04月,全国政协研究室副主任兼全国政协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
      1994年04月至1995年04月,人民政协报社总编辑;
      1995年04月至2002年08月,全国政协研究室主任兼新闻办公室主任;
      2002年08月至2006年02月,全国政协办公厅研究室主任(副部长级)、机关党组成员;
      2006年03月至2008年10月,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
      2008年10月至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驻会)。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其它
      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著作有《笔耕拾漏集——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主持或参与编写《当代中国的人民政协》等专著10余部。  
       社会兼职和主要论著:兼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特邀理事。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著作有《笔耕拾漏集——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主持或参与编写《当代中国的人民政协》等专著10余部。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卞晋平在回应网友“国共何时开始‘书’写历史”的提问时说,中华民族终究会有一部完整的、实事求是的好的历史书出来。

      卞晋平说,国共两党还没有联合开始写历史书,但历史本身在往前走,这是客观存在的。中华民族终究会有一部完整的、实事求是的好的历史书出来。

      网友提出上述问题的背景是,由学者参与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已启动3年多时间,并于日前公布了第一阶段研究报告。

       卞晋平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做好政协文史和学习工作为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卞晋平说,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倡导、于1959年开展起来的。50年来,共征集了80多亿字的文史资料,出版50多亿字,里面记载了许许多多“国宝级”人物亲历、亲见、亲闻的资料。

      有网友问,政协文史与中共党史、国史、军史有什么不同?卞晋平说,政协的文史资料本身不是写历史的,而是提供与历史事件相关的文史资料。它是片断的,是不同角度的,是个人的。但由于政协组织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文史资料可以“匡史书之误、补档案之缺、辅史学之证”。

        网友:当代人不写当代史,你们政协文史工作如何才能保证客观与公正?请问,文史是编的还是记的呢?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卞晋平说,“当代人不写当代史”这是一种说法,实际上自有文字以来,当代人都写当代史。所谓“当代人不写当代史”,主要是考虑到,一个方面,“文过饰非,为尊者讳”等等原因。然而这并不是说是一个惯例。政协的文史资料,是“当代人写当代事”,是各界代表人士写自己亲历的、亲见的、亲闻的重要史料。

        卞晋平说,怎么能够保证这些史料的公正?我们文史资料工作的原则,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历史见证人对历史事件的表述,同时政协又是由各个方面组成的,它不是一个角度,而是从执政党与参政党的成员,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界别、不同的阶层,乃至于不同的观念认识角度去写出来的东西,大家对同一事务,从不同角度去写,有利于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去考察它。另外,政协的文史资料不是写历史,而是去写历史的片断,某一个过程,某一个层面,某一个角度。它所写的撰写史料,可以从许多方面对党史、国史、军史起匡误、补缺、辅证的作用。就是说可以匡史书之误,补档案之缺,辅史学之证。它并不对历史事件下结论,不是盖棺定论,而是由读者去分析和研究判断。文史资料是编的还是记的?是自己写自己,当代写当代,是实事求是的记实,不允许编,它不是文艺作品,也不是合理想象,也不是学科论证,而是“三亲史料”。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