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卞孝萱
  • 时间:2011-05-31
  • 原文章指向地址:【点击】
  • 编辑本段 人物简介

      

      
        

    卞孝萱
    卞孝萱先生室名为“冬青书屋”。他的学术生涯是从研究刘禹锡开始的,室名就源于刘禹锡自喻品格的诗:“于树似冬青。”他自称:“室不雅,但常高朋满座,有白发苍苍的耆旧,也有西装翩翩的青年,谈论文史、品评字画。”
      谈论文史时,卞孝萱带着浓重的扬州口音,中气十足。说起早年在扬州的生活,他取笔画出一张地图,详细解释当年从家到学校,要经过太傅街的阮元故居,路上所见还保存着晚清遗风。由孤儿苦学而成清代扬州学派代表人物的汪中,是他常常自勉的乡贤。又取出由饶宗颐题签的著作《郑板桥丛考》,介绍自己研究清代扬州画派的心得。
      品评字画时,卞孝萱又带我们到房中观看众多名家的字画。对他来说,金石家中,喜欢看马衡、容庚的墨迹;哲学家中,喜欢看熊十力、宗白华的墨迹;史学家中,喜欢看“南柳(诒徵)北陈(垣)”的墨迹;文学家中,喜欢看柳亚子、金松岑的墨迹。
      说起书信交往,卞孝萱取出启功的来信,又说钱锺书也有书信,并赠《围城》。当年他的母亲向邻人学字再教他的事迹,有多位学人作诗记录。柳亚子的赠诗中有句:“教儿先就学,即学即传人,此是弥天愿,宁关一室春。”陈寅恪诗《寄卞孝萱》其一为:“卞君娱母以文字,千里乞言走书至。我诗虽陋不敢辞,嘉君养亲养其志。”
      卞孝萱说,早年自学路上曾向许多学者求教,成年后在学术上主要是帮了三个了不起的人物,自己也受益匪浅:第一个是范文澜,第二个是章士钊,第三个是匡亚明。如今,他奖掖后进也不遗余力,他指导过的一位研究生在文章中写道:“先生的学术研究成果是有形的,而先生的刻苦精神与求实态度,尤其是高尚的品格情操,是无形的,是足以使我们终身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卞孝萱虽然白发苍苍,但精力充沛,现在每天读书写作,关注外面的学术信息。笑着说养生之道是:“从来不锻炼身体,心态平和,不和人闹矛盾。”
      吸收众家之长自学成才
      1924年,卞孝萱生于扬州没落的书香门第。出生不到两个月,父亲去世,寡母与卞孝萱相依为命。不识字的母亲每天先向邻人学会几个字,然后回家教卞孝萱。日后有几十位前辈为此事作画赋诗填词。日军侵华,扬州沦陷后,物价飞涨,18岁的卞孝萱独自到上海谋生,白天在银行工作,晚间进夜校补习,走上自学之路,遇到疑难问题,便向学者求教。
    人物访谈
      南方都市报:你出生没多久父亲就去世了?
      卞孝萱:我出生不到两个月我父亲就去世,我是母亲抚养大的。
      南方都市报:小时候由母亲向邻居学字后转教给你?
      卞孝萱:我认字是我母亲教我的。我母亲是一个旧式的妇女,她不认字,向别人学字,回来教我,这样两年后,她也识得字了。我家里是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家里很穷,但还有古书,我的亲戚朋友中有很多读书人,我从小就跟他们学习,有些东西是书本上得不到的。
      南方都市报:在家乡受教育的情形是怎样的?
      卞孝萱:我在家乡的时候,看到的东西跟清朝末年没有多大区别。我小时候学习古代的东西比较容易,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就是活的化石。扬州收藏的古人的字画很多,清朝的翰林、进士、举人、秀才很多,他们的生活都是过去的那一套。每天我从家到学校,就要经过太傅街,街道、商店都是过去的样子。我小时候熟悉的是这些东西。
      南方都市报:抗战后,你离开家乡到了上海谋生?
      卞孝萱:我读到初中时正是抗战,扬州变成沦陷区了。我到溱潼镇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一临时高级中学。读完之后就没有读大学了。后来到上海的银行工作。我就自学,上海有图书馆。
      南方都市报:在上海工作了多长时间?
      卞孝萱:在上海工作了三四年,又调到厦门工作了一两年,然后就到北京了,参加革命。这是我人生当中走的一条弯路,由于谋生,去做银行了。我一方面做银行,一方面学习,发表一些文章。
      南方都市报:有什么自学的方法?
      卞孝萱:我自学并不容易。自学的方法跟学校里的是不同的,学校里有老师定期上课,接受的是一家之长。我自学就可以吸收众家之长,不局限于一家之言,这是好处。坏处就是碰的钉子多,费的工夫多,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有毅力,也要有一定的悟性。要想得到一个新成果,很不容易,首先要思路对,当时我的想法是全面占领刘禹锡、元稹研究,重点占领韩愈、柳宗元。因为前人对刘禹锡、元稹的研究成果少,对韩愈、柳宗元的研究成果多。
      南方都市报:这时你向许多名学者请教,陈寅恪先生的诗集里有送给你的诗?
      卞孝萱:是的,他曾写诗给我。陈垣也为我题辞。18岁我高中毕业以后,就开始跟许多学者交往了。我是慕名跟他们交往,有的见面,有的通信,他们觉得孺子可教,对我都很好。
      逛琉璃厂,以小说书画证史
      1949年,卞孝萱到北京的银行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他从收集、整理辛亥革命时期重要人物碑传入手,研究清以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人物的墓碑、墓志铭、家传、行状等,发表了一批学术文章。后受推荐到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在范文澜指导下,协助修订《中国通史简编》。卞孝萱遵照范文澜“专通坚虚”的教诲,以唐代文史为主攻方向,突破了治文者不治史、治史者不治文的单一范围,开拓了一个点面结合、文史结合的领域。
      南方都市报:到了北京之后,你是一边在银行工作,一边进行学术研究?
      卞孝萱:是的。当时的北京图书馆就是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在北海旁边,有一个好处,晚上也开。我每天从银行下班以后,就到图书馆看书,看到关门了才回去。星期天也去,自学是很刻苦的。
      南方都市报:50年代你经常去逛琉璃厂?
      卞孝萱:在北京,市场我是不去的,风景点也不去的。只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北海附近的北京图书馆,一个就是琉璃厂,当时琉璃有很多旧书店,还有地摊,有好书。我现在到外地开会,也不去市场买东西,就是看看当地的旧书店。
      南方都市报:当时琉璃厂有很多好的旧书?
      卞孝萱:是的。现在琉璃厂尽是新书,没有什么旧书了。我在人民银行总行工作的时候,买了很多旧书,也交了许多朋友。我交往的朋友有几种,一种是研究文学、历史的,一种是书画的。我主要向文史专家请教。当时跟启功交往,重点还是书画方面。
      南方都市报:启功先生和你通了许多书信?
      卞孝萱:我跟启功是文字之交。我珍藏着启功写给我的信和他早年的文章。(取出启功早年的文章)我最近发表了几篇关于钱锺书的文章(又取出钱锺书所赠《围城》)。
      南方都市报:你和钱锺书先生如何认识?
      卞孝萱:我是先认识他爸爸,再认识他。解放之后,我在北京,他的爸爸钱基博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因写《中国文学史》,托我在北京琉璃厂给他买书。那时候旧书便宜得不得了,买了书之后,我就寄给他,他寄钱给我。有时候他让钱锺书带钱给我,我就认识钱锺书和杨绛,杨绛是大家闺秀,钱锺书风度翩翩。
      南方都市报:范文澜先生看了你写的文章,请你到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
      卞孝萱:当时我写的是近代史的东西。范老发现我以后,就把我调到中国科学院(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我去了以后,就不再搞近代史研究了,而是帮范老编《中国通史简编》。我住到范老家。
      南方都市报:在他家的生活怎样?
      卞孝萱:他家是一个小楼,隔壁住着华罗庚,就在北京师范大学对面。楼下他自己住,楼上是我们几个助手住。
      南方都市报:范文澜先生的风度如何?
      卞孝萱:他是长者之风,仁者之风。当时活动多,他让我们年轻人住到家里,可以减少活动,集中精力学习。他编著了那么多书,一分钱稿费都没有拿过,所有的稿费都上缴做党费。他自己讲:我拿的工资已经多了。他为人忠厚,不与人勾心斗角,争名夺利。我受他的影响很大,这么多年来,我只做教授,不参与别的活动。
      南方都市报:你此后的中唐研究是从刘禹锡开始的?
      卞孝萱:我先搞近代史,后来就搞唐代。我注重中唐,就是刘禹锡、元稹、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我觉得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维,搞的人太多了,搞中唐的人相对地少,应予注意。我先搞中唐诗,后来就搞唐代的传奇小说。另外就是研究扬州八怪。我把陈寅恪“以诗证史”的方法用到“以小说书画证史”上去。
      助章士钊校勘《柳文指要》
      卞孝萱在图书馆看书时认识了章士钊的秘书王益知,后来成了章士钊家的常客,共同研究柳宗元的文章。章士钊出版《柳文指要》时,需要卞孝萱当助手,便写信给周恩来,请将卞孝萱从干校调回北京。卞孝萱协助章士钊校勘《柳文指要》全稿,在章家工作了一段时间。《柳文指要》出版后,章士钊在赠卞孝萱的著作上题词:“孝萱老棣指疵。此书出版,荷君襄校之力,甚为感谢。”
      南方都市报:在北京期间,学界的风雨经历得多吗?
      卞孝萱:从“反右”到“文革”,我没有吃太大的苦,就是一般的知识分子改造的问题。我这人的处世方式是不跟人争,你对我好,我对你更好。我明白到一点:知识分子安身立命在学问上,不在于其他方面。我把心思放在学术上面。
      南方都市报:你是怎么认识章士钊先生的?
      卞孝萱:我跟他原来一点关系也没有,他搞《柳文指要》,派他的秘书王益知到图书馆查资料。王益知给章士钊写封信还可以,查资料就遇到麻烦了。我那时候经常在图书馆看书,所以我们两个人就在图书馆碰头。王益知有什么问题,我就帮他解决。他回去就跟章士钊提起我,一次两次以后章士钊就对我有印象了。后来章士钊就让王益知请我到他家去谈了。
      南方都市报:章士钊给你的印象如何?
      卞孝萱:章士钊是政治家兼学者,他跟毛泽东感情太深厚了。章士钊是湖南长沙人,早年与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一同留学英国。回国后,杨昌济在湖南第一师范做校长,毛泽东是他得意门生。章士钊同情革命,曾经帮助过毛泽东,所以毛泽东后来优待他。
      南方都市报:此后你一度离开北京下放去劳动?
      卞孝萱:我们下放到河南了,社会科学院的人都下放到那里,钱锺书、杨绛、余冠英、俞平伯等都下放到那里。1971年毛泽东要出版章士钊的《柳文指要》,这样章士钊就写信给周恩来,请调我回来,帮助校勘《柳文指要》。我就在他家里,帮他把这部书出版了。
      南方都市报:在章家工作的情形如何?
      卞孝萱:章士钊住在一个很古雅的四合院里。当时章含之在二外教书,还没有嫁给乔冠华,她也下放了,这时也回来,到外交部做一个副司长,乔冠华是外交部长。章含之嫁给乔冠华是后来的事情,章士钊的《柳文指要》出来以后,就让章含之把书送给乔冠华,这部书是他们姻缘的契机。
      南方都市报:《柳文指要》完成后,你和章士钊交往还多吗?
      卞孝萱:1971年,《柳文指要》出来以后,中华书局赠章士钊一百部书,章士钊用来送人,毛泽东、朱德、宋庆龄、郭沫若等都有。给启功的那一部是我去送的。启功不认识章士钊,章士钊也不认识启功,启功收到《柳文指要》后,由我带他到章士钊家里去见面。后来章士钊去了香港,在香港去世。
      编书治史,主张学术民主
      南方都市报:“文革”后期你曾一度到家乡扬州任教?
      卞孝萱:“文革”中知识分子在北京没事做,我母亲年纪也大了,我就到扬州师院。我是扬州人,回乡后我发现做学问一定要在大地方,不能在小地方。大地方的信息及时,资料丰富,人才很多,交流广泛,小地方是不能比的。
      南方都市报:后来是什么机缘到南京大学任教?
      卞孝萱:我在扬州的时候,南京大学曾想调我,扬州师院不放,我就又回北京去。在中国民主建国会又做了四年,1984年到南京大学来了。当时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最早的博士生导师就是程千帆、周勋初、我。那时候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的老教授去世了,程千帆和我都是外地请来的。
      南方都市报:后来怎么协助匡亚明先生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卞孝萱:我来的时候,匡亚明是校长,后来是名誉校长,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我是副主编之一。我跟范文澜、章士钊、匡亚明开始都是不认识的。
      南方都市报:匡亚明先生的为人如何?
      卞孝萱:他为人挺好。他原来是吉林大学校长,我去过吉林大学,吉林大学个个人都说匡亚明好,在位的时候人
      
    卞孝萱
       
    家说他好不稀奇,他走了人家还说他好,才是真好。匡亚明校长尊重人才,盖了好房子,要给教师住。他全心全意主编200部《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他在世时,每部书他都要审读。
      南方都市报:你在教学上有什么个人的经验?
      卞孝萱:我跟青年人关系比较好,青年人也愿意与我接近。我年轻的时候接触很多老人。老先生有两种,一种是对后生提携、帮助,这种人是大多数。也有少数是遏制后生的。我从自身经历中,感觉到老先生引导后生学习很重要,现在常有年轻人到我家里来,我给他们讲课。我对他们说,写文章不要说空话,要注重材料。
      南方都市报:你到了南京之后,注重六朝史研究?
      卞孝萱:我到了南京以后,创办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我主张学术研究要贴近本地的生活,我回扬州以后就重点研究扬州八怪,来到南京就组织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我当了十年的会长。这个研究会有学术活动,有产品,干实事,培养人才,我们出了一批六朝的书。
      南方都市报:从自学成才到成为大学教授,一路走来有什么心得?
      卞孝萱:我走了许多弯路,不像现在的青年大学毕业之后读博士,博士读完当教授。但是成名太早也有一个毛病,知识面较窄。譬如研究某一问题,虽在一方面说得通,但放在大的文化背景里可能就说不通。所以现在各所大学都提倡跨学科研究了。人文科学是相通的,文史哲是不可分的,没有精而不博的人。
      2009年9月5日12时18分在南京鼓楼医院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卞孝萱先生要著编年(胡阿祥)
      2003-12-08 23:38:48 阅读 880 次
      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作者为学会网站特别提供
    编辑本段人物年表
    1957
      发表《五代时期南唐代吴的研究》(《学术论坛》1957年3期)、《五代时期南方诸国与契丹的关系》(《山西师院学报》1957年3期)等文,此为先生发表唐、五代文史研究成果之始。
    1959
      发表《张籍简谱》(《安徽史学通讯》1959年4、5期),此为先生编制唐代诗人年谱之始。又发表《蔡琰作品的真伪问题》(《胡笳十八拍讨论集》,1959年11月),此为先生发表先唐文史研究成果之始。
    1960
      发表《李绅年谱》(《安徽史学》1960年3期)。又发表《关于刘禹锡生平的一些问题》(《山西师院学报》1960年4期),此为先生发表刘禹锡专题研究成果之始。
    1961
      发表《关于王建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增刊八辑》,1961年1月)、《武则天不生于广元的证据》(《天津日报》1961年9月6日)等文。
    1962
      发表《〈纪闻〉作者牛肃考》(《江海学刊》1962年7期),此为先生发表唐传奇研究成果之始。又发表《谈〈板桥先生印册〉》(《文汇报》1962年 10月24日)、《关于汪士慎的几个问题》(《文物》1962年10期),此为先生发表“扬州八怪”、郑燮专题研究成果之始。
    1963
      出版《刘禹锡年谱》(1963年11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郭绍虞题签。发表《杜甫诗论旁探》(《文学遗产增刊十三辑》,1963年9月)、《南卓考》(《中华文史论丛》四辑,1963年10月)等文。
    1964
      发表《“扬州八怪”之一的高翔》(《文物》1964年3期)等文。
    1973
      发表《袁江〈东园图考〉》(《文物》1973年11期)等文,此为先生发表古代园林专题研究成果之始。
    1977
      发表《关于北朝、隋、唐的“道”》(《南开大学学报》1977年6期)、《唐代扬州手工业与出土文物》(《文物》1977年9期)、《广积资料与〈隋书〉选词》(《扬州师院学报》1977年9期)等文。
    1978
      发表《从随园历史说到新发现的〈随园图〉》(《扬州师院学报》1978年1—2期)、《李益年谱稿》(《中华文史论丛》8辑,1978年10月)等文。又发表《关于元稹的几个问题》(《扬州师院学报》1978年3期)等文,此为先生发表元稹专题研究成果之始。
    1979
      发表《从“寄湖南幕中亲故”诗探索刘禹锡的母系》(《四川师院学报》1979年1期)、《元稹“变节”真相》(《华中师院学报》1979年4期)、《元稹家庭真相》(《历史研究》1979年4期)、《刘禹锡交游新考》(《文史》7期,1979年12月)等文。又发表《范老的治学精神》(《读书》1979 年7期),此为先生阐述史学大师治学心得之始。又发表《中日友好与鉴真东渡》(《群众论丛》创刊号,1979年9月),此为先生发表鉴真专题研究成果之始。
    1980
      出版《元稹年谱》(1980年6月,齐鲁书社),余冠英题签。发表《佛道之争与鉴真东渡》(《中国史研究》1980年1期,《新华月报》1980年6期全文转载)、《曹寅•〈红楼梦〉•阮元》(《红楼梦研究集刊》4辑,1980年)等文。
    1981
      发表《新版〈旧唐书〉漏校一百例》(《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2集,1981年)、《金农书翰十七通考释》(《南艺学报》1981年3期)等文。
    1982
      发表《〈登科记考〉纠缪》(《学林漫录》6集,1982年6月)、《郑板桥轶事考》(《上海图书馆建馆三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82年7月)等文。
    1983
      发表《刘禹锡与韩愈》(《四川师院学报》1983年1期),此为先生发表韩愈专题研究成果之始。又发表《唐代的度支使与支度使》(《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1期)、《〈唐诗类选〉是第一部尊杜选本》(《学林漫录》8集,1983年4月)、《章钰与〈胡刻通鉴正文校宋记》(《史学史研究》 1983年2期)、《刘禹锡与晚唐诗人》(《河北师大学报》1983年3期)。又发表《〈板桥题画〉非郑燮所编、刻、印》(《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3 期)等五篇。
    1984
      发表《〈邠志〉浅探》(《古籍整理研究通讯》1984年1期)、《〈郑板桥家书〉四十六通辨伪》(《松辽学刊》1984年1期,《新华文摘》1984年 4期全文转载)、《论〈顺宗实录〉的作者》(《南开史学》1984年2期)、《刘禹锡与江西诗派》(《全国唐诗讨论会论文选》,1984年4月)、《殷璠〈丹阳集〉辑校》(《文史》23辑,1984年11月)等文。
    1985
      出版《五代史话》(1985年5月北京出版社),此书先生与人合作。发表《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文史知识》1985年1、2期)、《唐代小说与政治》(《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1辑)、《刘禹锡与苏轼》(《古典文学论丛》3辑,1985年12月)等文。
    1986
      出版《唐代文史论丛》(1986年12月,山西人民出版社),萧涤非题签。发表《柳诒征与〈中国文化史〉》(《镇江教育学院学报》1986年1期)、《陈谏与〈彭城公故事〉》(《四川师大学报》1986年2期)、《〈霍小玉传〉是早期“牛李党争”的产物》(《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2期)、《中唐政治斗争在小说中的反映》(《中华文史论丛》1986年2辑)、《两〈唐书〉天宝户口对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2期)、《元白次韵诗新探》(《汉唐文学漫论》,1986年6月)、《从〈清实录〉看郑板桥》(《东南文化》2辑,1986年10月)等文。
    1987
      发表《唐〈琉璃堂墨客图〉残本考释》(《古籍整理与研究》1987年1期)、《试论六朝的历史地位》(《南京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2期)等文。
    1988
      出版《刘禹锡丛考》(1988年7月,巴蜀书社),程千帆题签。发表《〈孔雀东南飞〉诗中的时刻问题》(《许昌师专学报》1988年3期)等文。
    1989
      出版《刘禹锡研究》(1989年4月,贵州人民出版社),此书选载先生与屈守元的论文各三篇,附录一篇,李一氓题签。
    1990
      发表《〈补江总白猿传〉新探》(《南京师专学报》1990年1期)、《读〈释氏疑年录〉》(《纪念陈垣校长诞生110周年学术论文集》,1990年10月)等文。
    1991
      出版《辛亥人物碑传集》(1991年10月,团结出版社),章开沅撰序。发表《〈李娃传〉新探》(《烟台师院学报》1991年4期)、《韩愈〈毛颖传〉新探》(《安徽史学》1991年4期)等文。
    1992
      发表《“牛李党争”正名》(《稽古拓新集》,1992年12月)、《范文澜先生的治学道路与方法》(《安徽史学》1992年4期)等文。
    1993
      发表《韩集书录》(《许昌师专学报》1993年3期)等文。
    1994
      发表《唐玄宗杨贵妃五题》(《烟台师院学报》1994年1期)、《为什么韩愈诗文中未提过母亲?》(《文史知识》1994年1期)、《〈谪龙说〉与〈河间传〉新探》(《社会科学天地》1994年1期)、《〈长恨歌传〉新探》(《中华文史论丛》53辑,1994年6月)、
      《〈开元升平源〉新探》(《冰茧彩丝集》,1994年9月)等文。
    1995
      出版《民国人物碑传集》(1995年2月,团结出版社),汤志钧撰序。又出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丛书》(1995年5月辽宁古籍出版社),先生为此书总主编。发表《读〈柳如是别传〉》(《〈柳如是别传〉与国学研究》,1995年10月)、《〈瘗鹤铭〉之谜》(《古典文献研究》(1993— 1994),《二十世纪中国文史考据文录》全文转载)、《寺院经济与鉴真东渡》(韩国《唐史论丛》,1995年)等文。
    1996
      出版《刘禹锡评传》(1996年1月,南京大学出版社),此书先生与人合作。发表《难忘的恩师,难忘的通史》(《中国图书评论》1996年3期,《新华文摘》1996年7期全文转载)、《新发现的郑板桥题画残稿》(台北《扬州研究》,1996年8月)、《刘禹锡诗何焯批语考订》(《唐研究》2 卷,1996年12月)等文。
    1997
      发表《〈陋室铭〉非刘禹锡作》(《文史知识》1997年1期)、《〈红线〉、〈聂隐娘〉新探》(《扬州大学学报》1997年2期)、《王羲之〈兰亭序〉墨迹是怎样从佛寺进入宫廷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997年12月)等文。
    1998
      出版《韩愈评传》(1998年12月,南京大学出版社),此书先生与人合作。又出版《六朝文学丛书》(1998—1999年,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先生为此书主编。发表《四十年来刘禹锡集整理工作小结》(《两岸古籍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2月)、《郑板桥与吕留良》(《文史知识》1998年 4期)、《罗隐〈说石烈士〉发微》(《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98年7月)、《韩愈的经济观》(《周口师专学报》1998年4期)等文。
    1999
      出版《冬青书屋笔记》(1999年1月,东方出版中心)。又出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999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先生为此书主编之一。发表《〈石鼎联句诗、序〉考》(《周口师专学报》1999年1期)、《浅谈“专”与“通”》(《文学遗产》1999年2期)、《章太炎各次国学演讲之比较研究》(台北《章太炎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6月)、《史学家柳诒征的学术贡献与道德风范》(《宁波大学学报》1999年3期)、《两本〈唐宋诗醇〉之比较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4期)、《“退之服硫黄”五说考辨》(《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4期)、《实录与谀墓》(《文史知识》1999年5期)、《读〈清代扬州学记〉札记》(《历史文献研究》总18辑,1999年9月)等文。
    2000
      出版《中国改革史鉴丛书》(2000年10月,南京大学出版社),先生为此书主编之一。又出版《中华大典• 文学典• 隋唐五代文学分典》(2000年12月,江苏古籍出版社),先生为此书主编。发表《浅谈“专通坚虚”——范文澜先生治学格言》(《学林往事》上册,2000年3月)、《唐人杂传、杂文、轶事、传奇之比较研究》(《运城高专学报》2000年1期)、《〈唐太宗入冥记〉与“玄武门之变”》(《敦煌学辑刊》2000年2期、《唐小说集〈玉泉子〉的政治倾向》(《南通师院学报》2000年3期)、《〈戎幕闲谈〉新探》(《西北师大学报》2000年4 期)、《〈拾甲子年事〉与〈文武两朝献替记〉》(《中华文史论丛》2000年9月)、《〈桃花扇传奇〉与〈柳如是别传〉》(《文学遗产》2000年6 期)、《侯方域与壮悔堂》(《文史知识》2000年8期)等文。
    2001
      出版《唐传奇新探》(2001年11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又出版《中华文化百科》,先生为此书总主编。发表《章士钊一生“三指要”》(《烟台师院学报》2001年2期)、《〈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跋》(《江苏文史研究》2001年2期)、《唐宋申锡冤案研究》(《扬州大学学报》2001年3期)、《略论六朝文学文化文物之综合研究》(《许昌师专学报》2001年3期)、《孤本〈石鼓斋印谱〉跋》(《藏书家》3辑,2001年6月)、《从〈扬州画舫录〉看清代徽商对文化事业的贡献》(《徽学》2000年卷)、《〈莺莺传〉“忍情说”新解》(《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3期)、《牛李党争时期的四篇作品考察》(《文史知识》2001年6期)、《南京博物院“扬州八怪书画展”随笔》(《东南文化》2001年9期)等文。
    2002
      出版《中华传统优秀道德文化丛书》,先生为此书主编。发表《孤本〈昭阳郑氏谱〉的学术价值》(《文献》2002年2期)、《〈四部备要〉辑校、监造人考》(《运城高专学报》2002年2期)、《从〈杜阳杂编〉等看“甘露之变”后的唐文宗》(《宁波大学学报》2002年2期)、《〈三国志集解〉著者卢弼考》(《古典文献研究》总5辑,2002年4月)、《〈訄书详注〉表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3期)、《“甘露之变”与〈喷玉泉幽魂〉传奇》(《西北师大学报》2002年5期)、《〈三国志集解〉的学术价值》(《沈阳师院学报》2002年6期)、《邓之诚“诗证史”的理论与实践》(《燕京学报》新13期,2002年11月)等文。
      卞孝萱先生出版各类著作三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今择要编年,略可窥见先生治学之历程。先生撰写的序言、书评、讲座、笔谈以及辑录的近代史资料,数量很多,皆未列入。先生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复印者,皆未标注,以省篇幅。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卞孝萱
    卞孝萱先生室名为冬青书屋。他的学术生涯是从研究刘禹锡开始的,室名就源于刘禹锡自喻品格的诗:于树似冬青。他自称:室不雅,但常高朋满座,有白发苍苍的耆旧,也有西装翩翩的青年,谈论文史、品评字画。
      谈论文史时,卞孝萱带着浓重的扬州口音,中气十足。说起早年在扬州的生活,他取笔画出一张地图,详细解释当年从家到学校,要经过太傅街的阮元故居,路上所见还保存着晚清遗风。由孤儿苦学而成清代扬州学派代表人物的汪中,是他常常自勉的乡贤。又取出由饶宗颐题签的著作《郑板桥丛考》,介绍自己研究清代扬州画派的心得。
      品评字画时,卞孝萱又带我们到房中观看众多名家的字画。对他来说,金石家中,喜欢看马衡、容庚的墨迹;哲学家中,喜欢看熊十力、宗白华的墨迹;史学家中,喜欢看南柳(诒徵)北陈()”的墨迹;文学家中,喜欢看柳亚子、金松岑的墨迹。
      说起书信交往,卞孝萱取出启功的来信,又说钱锺书也有书信,并赠《围城》。当年他的母亲向邻人学字再教他的事迹,有多位学人作诗记录。柳亚子的赠诗中有句:教儿先就学,即学即传人,此是弥天愿,宁关一室春。陈寅恪诗《寄卞孝萱》其一为:卞君娱母以文字,千里乞言走书至。我诗虽陋不敢辞,嘉君养亲养其志。
      卞孝萱说,早年自学路上曾向许多学者求教,成年后在学术上主要是帮了三个了不起的人物,自己也受益匪浅:第一个是范文澜,第二个是章士钊,第三个是匡亚明。如今,他奖掖后进也不遗余力,他指导过的一位研究生在文章中写道:先生的学术研究成果是有形的,而先生的刻苦精神与求实态度,尤其是高尚的品格情操,是无形的,是足以使我们终身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卞孝萱虽然白发苍苍,但精力充沛,现在每天读书写作,关注外面的学术信息。笑着说养生之道是:从来不锻炼身体,心态平和,不和人闹矛盾。
      吸收众家之长自学成才
      1924年,卞孝萱生于扬州没落的书香门第。出生不到两个月,父亲去世,寡母与卞孝萱相依为命。不识字的母亲每天先向邻人学会几个字,然后回家教卞孝萱。日后有几十位前辈为此事作画赋诗填词。日军侵华,扬州沦陷后,物价飞涨,18岁的卞孝萱独自到上海谋生,白天在银行工作,晚间进夜校补习,走上自学之路,遇到疑难问题,便向学者求教。
    编辑本段人物访谈
      南方都市报:你出生没多久父亲就去世了?
      卞孝萱:我出生不到两个月我父亲就去世,我是母亲抚养大的。
      南方都市报:小时候由母亲向邻居学字后转教给你?
      卞孝萱:我认字是我母亲教我的。我母亲是一个旧式的妇女,她不认字,向别人学字,回来教我,这样两年后,她也识得字了。我家里是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家里很穷,但还有古书,我的亲戚朋友中有很多读书人,我从小就跟他们学习,有些东西是书本上得不到的。
      南方都市报:在家乡受教育的情形是怎样的?
      卞孝萱:我在家乡的时候,看到的东西跟清朝末年没有多大区别。我小时候学习古代的东西比较容易,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就是活的化石。扬州收藏的古人的字画很多,清朝的翰林、进士、举人、秀才很多,他们的生活都是过去的那一套。每天我从家到学校,就要经过太傅街,街道、商店都是过去的样子。我小时候熟悉的是这些东西。
      南方都市报:抗战后,你离开家乡到了上海谋生?
      卞孝萱:我读到初中时正是抗战,扬州变成沦陷区了。我到溱潼镇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一临时高级中学。读完之后就没有读大学了。后来到上海的银行工作。我就自学,上海有图书馆。
      南方都市报:在上海工作了多长时间?
      卞孝萱:在上海工作了三四年,又调到厦门工作了一两年,然后就到北京了,参加革命。这是我人生当中走的一条弯路,由于谋生,去做银行了。我一方面做银行,一方面学习,发表一些文章。
      南方都市报:有什么自学的方法?
      卞孝萱:我自学并不容易。自学的方法跟学校里的是不同的,学校里有老师定期上课,接受的是一家之长。我自学就可以吸收众家之长,不局限于一家之言,这是好处。坏处就是碰的钉子多,费的工夫多,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有毅力,也要有一定的悟性。要想得到一个新成果,很不容易,首先要思路对,当时我的想法是全面占领刘禹锡、元稹研究,重点占领韩愈、柳宗元。因为前人对刘禹锡、元稹的研究成果少,对韩愈、柳宗元的研究成果多。
      南方都市报:这时你向许多名学者请教,陈寅恪先生的诗集里有送给你的诗?
      卞孝萱:是的,他曾写诗给我。陈垣也为我题辞。18岁我高中毕业以后,就开始跟许多学者交往了。我是慕名跟他们交往,有的见面,有的通信,他们觉得孺子可教,对我都很好。
      逛琉璃厂,以小说书画证史
      1949年,卞孝萱到北京的银行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他从收集、整理辛亥革命时期重要人物碑传入手,研究清以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人物的墓碑、墓志铭、家传、行状等,发表了一批学术文章。后受推荐到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在范文澜指导下,协助修订《中国通史简编》。卞孝萱遵照范文澜专通坚虚的教诲,以唐代文史为主攻方向,突破了治文者不治史、治史者不治文的单一范围,开拓了一个点面结合、文史结合的领域。
      南方都市报:到了北京之后,你是一边在银行工作,一边进行学术研究?
      卞孝萱:是的。当时的北京图书馆就是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在北海旁边,有一个好处,晚上也开。我每天从银行下班以后,就到图书馆看书,看到关门了才回去。星期天也去,自学是很刻苦的。
      南方都市报:50年代你经常去逛琉璃厂?
      卞孝萱:在北京,市场我是不去的,风景点也不去的。只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北海附近的北京图书馆,一个就是琉璃厂,当时琉璃有很多旧书店,还有地摊,有好书。我现在到外地开会,也不去市场买东西,就是看看当地的旧书店。
      南方都市报:当时琉璃厂有很多好的旧书?
      卞孝萱:是的。现在琉璃厂尽是新书,没有什么旧书了。我在人民银行总行工作的时候,买了很多旧书,也交了许多朋友。我交往的朋友有几种,一种是研究文学、历史的,一种是书画的。我主要向文史专家请教。当时跟启功交往,重点还是书画方面。
      南方都市报:启功先生和你通了许多书信?
      卞孝萱:我跟启功是文字之交。我珍藏着启功写给我的信和他早年的文章。(取出启功早年的文章)我最近发表了几篇关于钱锺书的文章(又取出钱锺书所赠《围城》)
      南方都市报:你和钱锺书先生如何认识?
      卞孝萱:我是先认识他爸爸,再认识他。解放之后,我在北京,他的爸爸钱基博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因写《中国文学史》,托我在北京琉璃厂给他买书。那时候旧书便宜得不得了,买了书之后,我就寄给他,他寄钱给我。有时候他让钱锺书带钱给我,我就认识钱锺书和杨绛,杨绛是大家闺秀,钱锺书风度翩翩。
      南方都市报:范文澜先生看了你写的文章,请你到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
      卞孝萱:当时我写的是近代史的东西。范老发现我以后,就把我调到中国科学院(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我去了以后,就不再搞近代史研究了,而是帮范老编《中国通史简编》。我住到范老家。
      南方都市报:在他家的生活怎样?
      卞孝萱:他家是一个小楼,隔壁住着华罗庚,就在北京师范大学对面。楼下他自己住,楼上是我们几个助手住。
      南方都市报:范文澜先生的风度如何?
      卞孝萱:他是长者之风,仁者之风。当时活动多,他让我们年轻人住到家里,可以减少活动,集中精力学习。他编著了那么多书,一分钱稿费都没有拿过,所有的稿费都上缴做党费。他自己讲:我拿的工资已经多了。他为人忠厚,不与人勾心斗角,争名夺利。我受他的影响很大,这么多年来,我只做教授,不参与别的活动。
      南方都市报:你此后的中唐研究是从刘禹锡开始的?
      卞孝萱:我先搞近代史,后来就搞唐代。我注重中唐,就是刘禹锡、元稹、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我觉得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维,搞的人太多了,搞中唐的人相对地少,应予注意。我先搞中唐诗,后来就搞唐代的传奇小说。另外就是研究扬州八怪。我把陈寅恪以诗证史的方法用到以小说书画证史上去。
      助章士钊校勘《柳文指要》
      卞孝萱在图书馆看书时认识了章士钊的秘书王益知,后来成了章士钊家的常客,共同研究柳宗元的文章。章士钊出版《柳文指要》时,需要卞孝萱当助手,便写信给周恩来,请将卞孝萱从干校调回北京。卞孝萱协助章士钊校勘《柳文指要》全稿,在章家工作了一段时间。《柳文指要》出版后,章士钊在赠卞孝萱的著作上题词:孝萱老棣指疵。此书出版,荷君襄校之力,甚为感谢。
      南方都市报:在北京期间,学界的风雨经历得多吗?
      卞孝萱:从反右文革,我没有吃太大的苦,就是一般的知识分子改造的问题。我这人的处世方式是不跟人争,你对我好,我对你更好。我明白到一点:知识分子安身立命在学问上,不在于其他方面。我把心思放在学术上面。
      南方都市报:你是怎么认识章士钊先生的?
      卞孝萱:我跟他原来一点关系也没有,他搞《柳文指要》,派他的秘书王益知到图书馆查资料。王益知给章士钊写封信还可以,查资料就遇到麻烦了。我那时候经常在图书馆看书,所以我们两个人就在图书馆碰头。王益知有什么问题,我就帮他解决。他回去就跟章士钊提起我,一次两次以后章士钊就对我有印象了。后来章士钊就让王益知请我到他家去谈了。
      南方都市报:章士钊给你的印象如何?
      卞孝萱:章士钊是政治家兼学者,他跟毛泽东感情太深厚了。章士钊是湖南长沙人,早年与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一同留学英国。回国后,杨昌济在湖南第一师范做校长,毛泽东是他得意门生。章士钊同情革命,曾经帮助过毛泽东,所以毛泽东后来优待他。
      南方都市报:此后你一度离开北京下放去劳动?
      卞孝萱:我们下放到河南了,社会科学院的人都下放到那里,钱锺书、杨绛、余冠英、俞平伯等都下放到那里。1971年毛泽东要出版章士钊的《柳文指要》,这样章士钊就写信给周恩来,请调我回来,帮助校勘《柳文指要》。我就在他家里,帮他把这部书出版了。
      南方都市报:在章家工作的情形如何?
      卞孝萱:章士钊住在一个很古雅的四合院里。当时章含之在二外教书,还没有嫁给乔冠华,她也下放了,这时也回来,到外交部做一个副司长,乔冠华是外交部长。章含之嫁给乔冠华是后来的事情,章士钊的《柳文指要》出来以后,就让章含之把书送给乔冠华,这部书是他们姻缘的契机。
      南方都市报:《柳文指要》完成后,你和章士钊交往还多吗?
      卞孝萱:1971年,《柳文指要》出来以后,中华书局赠章士钊一百部书,章士钊用来送人,毛泽东、朱德、宋庆龄、郭沫若等都有。给启功的那一部是我去送的。启功不认识章士钊,章士钊也不认识启功,启功收到《柳文指要》后,由我带他到章士钊家里去见面。后来章士钊去了香港,在香港去世。
      编书治史,主张学术民主
      南方都市报:文革后期你曾一度到家乡扬州任教?
      卞孝萱:文革中知识分子在北京没事做,我母亲年纪也大了,我就到扬州师院。我是扬州人,回乡后我发现做学问一定要在大地方,不能在小地方。大地方的信息及时,资料丰富,人才很多,交流广泛,小地方是不能比的。
      南方都市报:后来是什么机缘到南京大学任教?
      卞孝萱:我在扬州的时候,南京大学曾想调我,扬州师院不放,我就又回北京去。在中国民主建国会又做了四年,1984年到南京大学来了。当时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最早的博士生导师就是程千帆、周勋初、我。那时候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的老教授去世了,程千帆和我都是外地请来的。
      南方都市报:后来怎么协助匡亚明先生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卞孝萱:我来的时候,匡亚明是校长,后来是名誉校长,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我是副主编之一。我跟范文澜、章士钊、匡亚明开始都是不认识的。
      南方都市报:匡亚明先生的为人如何?
      卞孝萱:他为人挺好。他原来是吉林大学校长,我去过吉林大学,吉林大学个个人都说匡亚明好,在位的时候人
       
    卞孝萱
       
    家说他好不稀奇,他走了人家还说他好,才是真好。匡亚明校长尊重人才,盖了好房子,要给教师住。他全心全意主编200部《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他在世时,每部书他都要审读。
      南方都市报:你在教学上有什么个人的经验?
      卞孝萱:我跟青年人关系比较好,青年人也愿意与我接近。我年轻的时候接触很多老人。老先生有两种,一种是对后生提携、帮助,这种人是大多数。也有少数是遏制后生的。我从自身经历中,感觉到老先生引导后生学习很重要,现在常有年轻人到我家里来,我给他们讲课。我对他们说,写文章不要说空话,要注重材料。
      南方都市报:你到了南京之后,注重六朝史研究?
      卞孝萱:我到了南京以后,创办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我主张学术研究要贴近本地的生活,我回扬州以后就重点研究扬州八怪,来到南京就组织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我当了十年的会长。这个研究会有学术活动,有产品,干实事,培养人才,我们出了一批六朝的书。
      南方都市报:从自学成才到成为大学教授,一路走来有什么心得?
      卞孝萱:我走了许多弯路,不像现在的青年大学毕业之后读博士,博士读完当教授。但是成名太早也有一个毛病,知识面较窄。譬如研究某一问题,虽在一方面说得通,但放在大的文化背景里可能就说不通。所以现在各所大学都提倡跨学科研究了。人文科学是相通的,文史哲是不可分的,没有精而不博的人。
      2009951218分在南京鼓楼医院逝世,享年八十六岁。
      卞孝萱先生要著编年(胡阿祥)
      2003-12-08 23:38:48 阅读 880
      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作者为学会网站特别提供
    编辑本段人物年表
    1957
      发表《五代时期南唐代吴的研究》(《学术论坛》19573期)、《五代时期南方诸国与契丹的关系》(《山西师院学报》19573期)等文,此为先生发表唐、五代文史研究成果之始。
    1959
      发表《张籍简谱》(《安徽史学通讯》195945期),此为先生编制唐代诗人年谱之始。又发表《蔡琰作品的真伪问题》(《胡笳十八拍讨论集》,195911月),此为先生发表先唐文史研究成果之始。
    1960
      发表《李绅年谱》(《安徽史学》19603期)。又发表《关于刘禹锡生平的一些问题》(《山西师院学报》19604期),此为先生发表刘禹锡专题研究成果之始。
    1961
      发表《关于王建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增刊八辑》,19611月)、《武则天不生于广元的证据》(《天津日报》196196日)等文。
    1962
      发表《〈纪闻〉作者牛肃考》(《江海学刊》19627期),此为先生发表唐传奇研究成果之始。又发表《谈〈板桥先生印册〉》(《文汇报》1962 1024日)、《关于汪士慎的几个问题》(《文物》196210期),此为先生发表扬州八怪、郑燮专题研究成果之始。
    1963
      出版《刘禹锡年谱》(196311月,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郭绍虞题签。发表《杜甫诗论旁探》(《文学遗产增刊十三辑》,19639月)、《南卓考》(《中华文史论丛》四辑,196310月)等文。
    1964
      发表《扬州八怪之一的高翔》(《文物》19643期)等文。
    1973
      发表《袁江〈东园图考〉》(《文物》197311期)等文,此为先生发表古代园林专题研究成果之始。
    1977
      发表《关于北朝、隋、唐的》(《南开大学学报》19776期)、《唐代扬州手工业与出土文物》(《文物》19779期)、《广积资料与〈隋书〉选词》(《扬州师院学报》19779期)等文。
    1978
      发表《从随园历史说到新发现的〈随园图〉》(《扬州师院学报》19781—2期)、《李益年谱稿》(《中华文史论丛》8辑,197810月)等文。又发表《关于元稹的几个问题》(《扬州师院学报》19783期)等文,此为先生发表元稹专题研究成果之始。
    1979
      发表《从寄湖南幕中亲故诗探索刘禹锡的母系》(《四川师院学报》19791期)、《元稹变节真相》(《华中师院学报》19794期)、《元稹家庭真相》(《历史研究》19794期)、《刘禹锡交游新考》(《文史》7期,197912月)等文。又发表《范老的治学精神》(《读书》1979 7期),此为先生阐述史学大师治学心得之始。又发表《中日友好与鉴真东渡》(《群众论丛》创刊号,19799月),此为先生发表鉴真专题研究成果之始。
    1980
      出版《元稹年谱》(19806月,齐鲁书社),余冠英题签。发表《佛道之争与鉴真东渡》(《中国史研究》19801期,《新华月报》19806期全文转载)、《曹寅〈红楼梦〉阮元》(《红楼梦研究集刊》4辑,1980年)等文。
    1981
      发表《新版〈旧唐书〉漏校一百例》(《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2集,1981年)、《金农书翰十七通考释》(《南艺学报》19813期)等文。
    1982
      发表《〈登科记考〉纠缪》(《学林漫录》6集,19826月)、《郑板桥轶事考》(《上海图书馆建馆三十周年纪念论文集》,19827月)等文。
    1983
      发表《刘禹锡与韩愈》(《四川师院学报》19831期),此为先生发表韩愈专题研究成果之始。又发表《唐代的度支使与支度使》(《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1期)、《〈唐诗类选〉是第一部尊杜选本》(《学林漫录》8集,19834月)、《章钰与〈胡刻通鉴正文校宋记》(《史学史研究》 19832期)、《刘禹锡与晚唐诗人》(《河北师大学报》19833期)。又发表《〈板桥题画〉非郑燮所编、刻、印》(《社会科学战线》19833 期)等五篇。
    1984
      发表《〈邠志〉浅探》(《古籍整理研究通讯》19841期)、《〈郑板桥家书〉四十六通辨伪》(《松辽学刊》19841期,《新华文摘》1984 4期全文转载)、《论〈顺宗实录〉的作者》(《南开史学》19842期)、《刘禹锡与江西诗派》(《全国唐诗讨论会论文选》,19844月)、《殷璠〈丹阳集〉辑校》(《文史》23辑,198411月)等文。
    1985
      出版《五代史话》(19855月北京出版社),此书先生与人合作。发表《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文史知识》198512期)、《唐代小说与政治》(《中华文史论丛》19851辑)、《刘禹锡与苏轼》(《古典文学论丛》3辑,198512月)等文。
    1986
      出版《唐代文史论丛》(198612月,山西人民出版社),萧涤非题签。发表《柳诒征与〈中国文化史〉》(《镇江教育学院学报》19861期)、《陈谏与〈彭城公故事〉》(《四川师大学报》19862期)、《〈霍小玉传〉是早期牛李党争的产物》(《社会科学战线》19862期)、《中唐政治斗争在小说中的反映》(《中华文史论丛》19862辑)、《两〈唐书〉天宝户口对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2期)、《元白次韵诗新探》(《汉唐文学漫论》,19866月)、《从〈清实录〉看郑板桥》(《东南文化》2辑,198610月)等文。
    1987
      发表《唐〈琉璃堂墨客图〉残本考释》(《古籍整理与研究》19871期)、《试论六朝的历史地位》(《南京教育学院学报》19872期)等文。
    1988
      出版《刘禹锡丛考》(19887月,巴蜀书社),程千帆题签。发表《〈孔雀东南飞〉诗中的时刻问题》(《许昌师专学报》19883期)等文。
    1989
      出版《刘禹锡研究》(19894月,贵州人民出版社),此书选载先生与屈守元的论文各三篇,附录一篇,李一氓题签。
    1990
      发表《〈补江总白猿传〉新探》(《南京师专学报》19901期)、《读〈释氏疑年录〉》(《纪念陈垣校长诞生110周年学术论文集》,199010月)等文。
    1991
      出版《辛亥人物碑传集》(199110月,团结出版社),章开沅撰序。发表《〈李娃传〉新探》(《烟台师院学报》19914期)、《韩愈〈毛颖传〉新探》(《安徽史学》19914期)等文。
    1992
      发表《牛李党争正名》(《稽古拓新集》,199212月)、《范文澜先生的治学道路与方法》(《安徽史学》19924期)等文。
    1993
      发表《韩集书录》(《许昌师专学报》19933期)等文。
    1994
      发表《唐玄宗杨贵妃五题》(《烟台师院学报》19941期)、《为什么韩愈诗文中未提过母亲?》(《文史知识》19941期)、《〈谪龙说〉与〈河间传〉新探》(《社会科学天地》19941期)、《〈长恨歌传〉新探》(《中华文史论丛》53辑,19946月)、
      《〈开元升平源〉新探》(《冰茧彩丝集》,19949月)等文。
    1995
      出版《民国人物碑传集》(19952月,团结出版社),汤志钧撰序。又出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丛书》(19955月辽宁古籍出版社),先生为此书总主编。发表《读〈柳如是别传〉》(《〈柳如是别传〉与国学研究》,199510月)、《〈瘗鹤铭〉之谜》(《古典文献研究》(1993— 1994),《二十世纪中国文史考据文录》全文转载)、《寺院经济与鉴真东渡》(韩国《唐史论丛》,1995年)等文。
    1996
      出版《刘禹锡评传》(19961月,南京大学出版社),此书先生与人合作。发表《难忘的恩师,难忘的通史》(《中国图书评论》19963期,《新华文摘》19967期全文转载)、《新发现的郑板桥题画残稿》(台北《扬州研究》,19968月)、《刘禹锡诗何焯批语考订》(《唐研究》2 卷,199612月)等文。
    1997
      发表《〈陋室铭〉非刘禹锡作》(《文史知识》19971期)、《〈红线〉、〈聂隐娘〉新探》(《扬州大学学报》19972期)、《王羲之〈兰亭序〉墨迹是怎样从佛寺进入宫廷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199712月)等文。
    1998
      出版《韩愈评传》(199812月,南京大学出版社),此书先生与人合作。又出版《六朝文学丛书》(1998—1999年,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先生为此书主编。发表《四十年来刘禹锡集整理工作小结》(《两岸古籍整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2月)、《郑板桥与吕留良》(《文史知识》1998 4期)、《罗隐〈说石烈士〉发微》(《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987月)、《韩愈的经济观》(《周口师专学报》19984期)等文。
    1999
      出版《冬青书屋笔记》(19991月,东方出版中心)。又出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9997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先生为此书主编之一。发表《〈石鼎联句诗、序〉考》(《周口师专学报》19991期)、《浅谈》(《文学遗产》19992期)、《章太炎各次国学演讲之比较研究》(台北《章太炎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6月)、《史学家柳诒征的学术贡献与道德风范》(《宁波大学学报》19993期)、《两本〈唐宋诗醇〉之比较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4期)、《退之服硫黄五说考辨》(《东南大学学报》19994期)、《实录与谀墓》(《文史知识》19995期)、《读〈清代扬州学记〉札记》(《历史文献研究》总18辑,19999月)等文。
    2000
      出版《中国改革史鉴丛书》(200010月,南京大学出版社),先生为此书主编之一。又出版《中华大典文学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200012月,江苏古籍出版社),先生为此书主编。发表《浅谈专通坚虚”——范文澜先生治学格言》(《学林往事》上册,20003月)、《唐人杂传、杂文、轶事、传奇之比较研究》(《运城高专学报》20001期)、《〈唐太宗入冥记〉与玄武门之变》(《敦煌学辑刊》20002期、《唐小说集〈玉泉子〉的政治倾向》(《南通师院学报》20003期)、《〈戎幕闲谈〉新探》(《西北师大学报》20004 期)、《〈拾甲子年事〉与〈文武两朝献替记〉》(《中华文史论丛》20009月)、《〈桃花扇传奇〉与〈柳如是别传〉》(《文学遗产》20006 期)、《侯方域与壮悔堂》(《文史知识》20008期)等文。
    2001
      出版《唐传奇新探》(200111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又出版《中华文化百科》,先生为此书总主编。发表《章士钊一生三指要》(《烟台师院学报》20012期)、《〈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跋》(《江苏文史研究》20012期)、《唐宋申锡冤案研究》(《扬州大学学报》20013期)、《略论六朝文学文化文物之综合研究》(《许昌师专学报》20013期)、《孤本〈石鼓斋印谱〉跋》(《藏书家》3辑,20016月)、《从〈扬州画舫录〉看清代徽商对文化事业的贡献》(《徽学》2000年卷)、《〈莺莺传忍情说新解》(《中华文史论丛》20013期)、《牛李党争时期的四篇作品考察》(《文史知识》20016期)、《南京博物院扬州八怪书画展随笔》(《东南文化》20019期)等文。
    2002
      出版《中华传统优秀道德文化丛书》,先生为此书主编。发表《孤本〈昭阳郑氏谱〉的学术价值》(《文献》20022期)、《〈四部备要〉辑校、监造人考》(《运城高专学报》20022期)、《从〈杜阳杂编〉等看甘露之变后的唐文宗》(《宁波大学学报》20022期)、《〈三国志集解〉著者卢弼考》(《古典文献研究》总5辑,20024月)、《〈訄书详注〉表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3期)、《甘露之变与〈喷玉泉幽魂〉传奇》(《西北师大学报》20025期)、《〈三国志集解〉的学术价值》(《沈阳师院学报》20026期)、《邓之诚诗证史的理论与实践》(《燕京学报》新13期,200211月)等文。
    附记
      卞孝萱先生出版各类著作三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今择要编年,略可窥见先生治学之历程。先生撰写的序言、书评、讲座、笔谈以及辑录的近代史资料,数量很多,皆未列入。先生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复印者,皆未标注,以省篇幅。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