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朝人喝酒成风
  • 来源:本站  作者:卞洪登  时间:2016-10-28
  • 原文章指向地址:【点击】
  •  元代不同社会阶层饮用酒风俗呈现出这种风格迥异的特点,是形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凸现,反映了元代社会文化的多面视角。同时,元代社会尚饮风气的炽烈和各社会阶层风格迥异的饮用酒风俗的形成,与元代全国酒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社会普遍的尚饮行为推动了元代酒业的进一步发展,反过来,酒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尚饮风气的盛行。但也应该看到,元代社会尚饮熏风的酷烈,给当时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也正是促成元朝政府频繁实行酒禁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忆昔浮蛆醉玉醅,天寒一日饮千杯。”元人尚饮,熏风酷烈。大诗人元好问“一饮三百杯,谈笑成歌诗。”萨都剌感叹“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杯,一饮尽千钟。”酒量不仅大,酒瘾还大,“安得酒船三万斛,与君轰醉太湖秋。”气魄之大,非元代不能有。
     
    元人一年四季时令佳节皆有酒饮,“新年且醉屠苏酒”,元日饮屠苏,古来习俗。“端阳蒲酒新开腊”,端午要饮菖蒲酒。重阳登高也要饮,“菊花杯泛茱萸酒”。春秋二社饮社酒,十月一日又有煖炉会,还要围炉沃酒。
     
    元代饮酒的社会群体亦十分庞大,宫廷贵族饮,文人士大夫饮,平民百姓饮,僧侣道士也饮。“人生已如此,有酒且须醉。”元人及时行乐的人生况味一展无余。
     
    但是,由于元代社会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复杂性,不同社会阶层的饮用酒风俗不尽相同,宫廷酒“奢”;文人士大夫酒“雅”;民间酒“朴”;寺观酒“逸”,由此呈现出元代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兼容性。
     
    元廷尤重祭祀,礼仪相当繁复,有大祀、中祀、小祀之分。社稷、先农、宣圣、三皇、古帝王庙、忠臣义士功臣之祠、风师雨师、岳镇海渎、名山大川、日月星辰等等都在祭祀之列。这些祭祀活动需要大量的酒,尤其马奶酒更是祭祀的首选用酒。“凡大祭祀,尤贵马湩。将有事,敕太仆寺挏马官奉尚饮者革囊盛送焉。”突出反映了蒙古民族的用酒特色。
     
    “静瓜约闹殿西东,颁宴宗王礼数隆。酋长巡觞宣上旨,尽教满饮大金钟。”宫廷饮酒礼仪亦十分繁缛,殿上执事人员中有专职侍酒的酒人六十名,其中,二十人主酒,二十人主湩,二十人主膳。“进酒之时必用沉香木、沙金、水晶等盏斟酌适中。执事务合称职,每日所用标注于历,以验后效。”另外,“喝盏”是宫廷宴飨的重要礼节,“左阶执板右持觞,宴上群工喝盏忙。鼓吹黄昏归去晚,只孙衣带御炉香。”“喝盏”乃金朝旧礼,元沿袭,“天子凡宴飨,一人持酒觞,立于右阶,一人执柏板,立于左阶。执板者抑扬其声,赞曰斡脱,执觞者如其声和之,曰打弼。则执板者节一拍,从而王侯卿相合坐者坐,合立者立,于是众乐皆作,然后进酒,诣上前,上饮毕,授觞,众乐皆止。别奏曲,以饮陪位之官,谓之喝盏。”
     
    元宫廷的饮酒器具亦十分精美贵重,独具匠心。大都的宫殿多置有酒局或酒海。马可波罗曾描述到:“殿中有一器,制作甚富丽,形似方柜,宽广各三步,刻饰金色动物甚丽。柜中空,置精金大瓮一具,盛酒满,量足一桶。柜之四角置四小瓮,一盛马乳,一盛驼乳,其它则盛种种饮料。柜中也置大汗之一切饮盏。有金质者甚丽,名曰杓,容量甚大,满盛酒浆,足供八人或十人之饮。列席者每二人前置一杓,满盛酒浆,并置一盏,形如金杯而有柄。”今存北京北海团城玉瓮亭的渎山大玉海,元代置于万寿山顶广寒殿中,黑玉为质,“玉有白章,随其行刻为鱼兽出没于波涛之状”,可贮酒三十余石。
     
    宫廷酒器的精美还可以从朝廷对功臣的赏赐中窥见一斑,至元十二年,察罕大败宋兵,朝廷“赐以白金酒器”。至元十五年,世祖召土土哈至榻前,“亲慰劳之,赐金银酒器,及银百两,金币九。”
     
    元宫廷集中了全国各地的名酒佳酿,活色生香,蔚为大观。以制作原料可区分为粮食酒、马奶子酒、果实酒(主要是葡萄酒)、及各种配制酒,几乎囊括了酒品种的四大分类,即黄酒、果酒、配制酒、和白酒。除葡萄酒、马奶子酒之外,据元宫廷领膳太医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载,还有虎骨酒、枸杞酒、地黄酒等很多配制的滋补酒,用来强筋健骨的。另外还有小黄米酒、阿剌吉酒、速儿麻酒等。这些酒有官禄寺自行生产的,也有各地进贡的贡酒。其中石冻春是当时朝廷钦点御用酒。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