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士诚卞元亨施耐庵结伴抗元
  • 来源:本站  作者:卞洪登  时间:2016-10-27
  • 原文章指向地址:【点击】
  •  元末义军领袖是地方割据势力中最重要的一支招元力量。张士诚(1321年-1367年),张士诚原籍东台白驹场人(后东台析出大丰县,今属大丰县大龙乡张家墩),汉族人,在元朝末年抗元起义领袖中,有“(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之说,死后葬于苏州吴县斜塘。
     
    元末张士诚在苏州称帝是怎么回事
     
    张士诚小名九四,出身为为运盐工,由于不堪盐官压迫,1353年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与盐贩李伯升等十八人起兵反元,不久便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江北重镇,1354年建国号大周,自称诚王,以天佑为年号。1355年张士诚继续向南发展,攻入平江路(今苏州市)并改平江路为隆平府。1357年元朝派兵攻打张士诚,张士诚由于面临被元军与方国珍夹击的情况便投降元朝,被封为太尉。之后张士诚的势力也不断扩张,拥有北至徐州、南至绍兴的割据实力,并且曾多次运粮至大都。之后张士诚自称吴王,其弟张士信为丞相,起用卞元亨为兵马大元帅,用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三人为参军,但是之后张士诚的势力并没有继续扩大。
     
    1363年,张士诚派吕珍攻打安丰的红巾军,并且杀害红巾军的刘福通;但是张士诚也与朱元璋的势力不断交战。朱元璋以“先取通泰诸郡县,剪士诚肘翼,然后专取浙西”(《明太祖实录》卷十八)的方式一步步削弱张士诚;在朱元璋讨灭陈友谅之后,朱元璋于1366年开始对张士诚的势力进攻,并且于1367年包围张士诚所居的平江;平江城被攻破后张士诚被俘,之后被押解至金陵(今南京)拒不投降朱元璋自缢而死。
     
    元朝末年至正年间,贩卖私盐的张士诚起兵反元,卞元亨力挺张士诚起兵。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弟,于是在卞元亨的邀请下,施耐庵成为了张士诚的军师。 施耐庵与卞元亨友善,而卞元亨是张士诚的兵马大元帅,因而施耐庵熟悉张士诚统治集团内部的许多情况。《水浒传》中不少人物原型是从这里来的,如贩私盐的二兄弟出海蛟童威、入海蜃童猛,当车夫的两淮人矮脚虎王英等。张士诚的女婿潘元绍及其哥哥潘元明,在朱元璋攻打杭州的时候苟且偷生,降明为官。施耐庵对他们兄弟俩的不忠行为甚为鄙视。故特在《水浒传》中描写了二潘(即潘金莲和潘巧云),用女人的不贞来比喻为臣不忠。从清朝沈俨《诵芬堂文集》一书中证实了抗元英雄卞元亨跟随张士诚起兵及归隐的曲折经过。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网工作人员删除。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查看留言